乳癌疫苗解盲未过关 逾8成病人产生抗体
别白打!并非所有关节炎都可打PRP蔡英文出招,将建构生医廊带,打造台湾为「亚太生技医药产业研发中心」又见台湾之光!台药厂研发有效治疗非典型肺炎!《穹顶之下》的PM2.5 随季风飘移入侵台湾
这则新闻你懂吗?看看生医观点,你会更了解!
中研院长翁启惠曾说:过去没人相信癌症也能有疫苗,因发现癌细胞上有特殊糖分子后,「癌症疫苗」不再是梦想。但乳癌疫苗试验初步结果显示,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primary endpoint)未呈现统计学上显著意义。
生技股浩鼎抗乳癌新药OBI-822今天下午2时公告临床二/三期解盲结果,运用中研院长翁启惠糖分子技术生产的乳癌疫苗试验未过关,初步结果显示,用药组和对照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primary endpoint)未呈现统计学上显著意义。
不吃药的前提下杀死癌细胞研究显示有98%的癌症病人的癌细胞与癌干细胞都有特殊的糖分子,这种在细胞表面的糖分子,是正常细胞中所没有的,只要疫苗能让人体记忆这些特殊糖分子是坏东西,并启动免疫系统,就能在不吃药的前提下杀死癌细胞;目前药厂的实验,就是在证明「注射设计后的乳癌疫苗后,不仅免疫系统能产生抗体,还能有效对付癌细胞。」
样本数不足 逾8成病人产生抗体对于解盲结果未能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翁启惠指出,主要跟设计有关,若用一般药物的标准来看待,将无免疫反应的病人也纳入统计,加上样本人数不足,因此才无法在统计学上呈现显著意义,但这并不代表失败。
翁启惠表示,根据临床试验结果,逾8成的病人有免疫反应,也产生抗体,就疫苗角度来看,可以说成效很好,尤其是试验是针对末期的病人,通常末期病人免疫系统较差,若是用在早期病人身上,相信成效会更好。
翁启惠认为,疫苗就是要让施打的人能够产生免疫反应,因此未必要用药物的标准来看待,应该针对有免疫反应的病人,进一步检视疫苗的效果,未来也希望卫福部能够考虑,针对疫苗和药物的不同特性,制订更合适的临床试验标准。
医药辞典/解盲
在药品人体临床试验中,会有所谓「盲性测验」,也就是连给药的医护人员,也不知道给患者的试验的是药品或只是安慰剂,主要是避免在试验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临床试验中的医师则担任患者回诊检查、纪录抽血等。「解盲」则是将盲性测验资料开封,然后进一步进行分析试验资料分析、汇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