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篇关于云水谣的影评1000字左右。

鱼与鸟的爱——评《水云歌谣》

很多年前,我曾经看过英国作家毛姆的一段话,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夫妻,因为他们在爱情抛物线的最高点停下来凝固,从而创造了一个最美的爱情传奇,永远不会像很多爱情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从抛物线的顶点坠落。爱情在最美的时刻是永恒的。今天,当我看到刚刚获得百花奖张思德的李因导演的《云水谣》时,我又一次从陈秋水和王碧云的爱情中回忆起阅读毛姆的经历。

《水云歌谣》从一开始其实就展现了其“制作精良”的品质:动态生动的画面、充满张力和节奏感的剪辑、时代感和地域感极强的精致环境空间,尤其是开头那令人屏息的长运动镜头——从窗口拉出,缓缓晃动台北街头的三条车道,最后主角在声音的指引下进入画面。这个高难度镜头一气呵成。精良的制作让我们很容易相信该片是国产电影中不可多得的“高品质”电影产品。但在最初的叙述中,梁洛施在《摩登时空》中的表现和剧本设计本身的不情愿,以及陈秋水和王碧云在陈坤刚出场时的表演所带来的有些矫情的一见钟情,让我怀疑这个故事在一种精巧的形式下的单纯。

但这种怀疑,随着陈秋水和王碧云的《你去哪儿》,天各一方,很快就被消除了。一对幸福的青年男女刚刚经历了爱情抛物线的顶点,就被台湾省海峡永远隔断了。从这个时候开始,电影的爱情故事真的有了一种情感征服力。

云与水的隔绝,让这原本幸福的爱情变成了鱼与鸟的被爱。陈坤和徐若瑄分别饰演陈秋水和王碧云,一个在台北,一个在内地。几十年间,他们与时俱进,坚定而从容地信守爱情承诺,默默忍受着青春的流逝,用最美好的回忆支撑着自己永远。他们就像天上的鸟,水里的鱼,明知道永远不会走进彼此的世界,却只是因为曾经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有过爱的火花,才会一直陪伴,凝视,等待。在影片的“孤立”段落中,这种感觉的叙述是有控制的、有力的,与前面夸张、强烈的表达完全不同,让人感到无奈。刘恒戏剧的魅力,导演的调度能力,演员和画面包括音乐的表现能力,在这里都得到了平静而自信的传达,从而创造出一种美好而悲伤的体验。

李冰冰凭借生动而有质感的朝鲜战争影像,释放并自然地扮演了战地护士王金娣的角色。然后,在这漫长的鱼与鸟的交战中,又多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亲人。王金娣就像海浪,绝望地一次又一次奔向海岸,渴望得到海岸的拥抱,而陈秋水就像海岸,完全无视海浪的拍打,盯着天空中难以捉摸的鸟儿,张开期待的双臂。每个人都在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爱情,哪怕这份爱情的实现还很遥远,哪怕伤害了其他所有爱他们的人。

与现代人的随性情怀相比,他们的坚持似乎更像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责任或承诺。他们坚持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是在爱情抛物线的最高点超越任何功利的最本质的情感需求。而最后,当王金弟哭着对陈秋水说,只要你一天没见到王碧云,我就让王碧云照顾你一天。很多观众会被这种完全超越个人功利的情感深深打动。虽然在观众似乎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时,陈秋水和王金娣的特殊爱情就被雪崩淹没了,但他们的故事却像一首绝唱,久久流淌在雪山之巅。

应该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部经典的爱情了,也很久没有被这部经典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当然,今天毕竟不是琼瑶的时代,亲人的故事如果没有适当的氛围可能会变得虚假。《云水谣》中经典的爱情故事,从爱情抛物线的顶点延伸了几十年,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它的史诗背景。影片虽然跨度60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基本放弃了对历史进程本身的深入探索。所以它更像是一首抒情诗,而不是史诗,成了历史背景下小人物悲情爱情的记录。历史感给了这首爱情歌词一个距离,距离也给了这首经典爱情一个时代的假设。恰恰是乱世让这个美女的故事避免了琼瑶式的陈词滥调,乱世赋予了这个杜鹃泣血的故事古典韵味。

各种宣传都说《云水谣》是爱情大片。的确是制作精良,包括陈坤、徐若瑄、李冰冰、梁洛施等演员阵营的配置,台湾省金马奖得主秦汉、得主归亚蕾、中国大陆的杨贵媚,电脑特技的运用,故事时间跨度的巨大容量,尤其是浓厚历史环境和氛围的塑造,都足以让它成为国内最大的投资。影片中的许多镜头和场景都表现出了杰出的艺术天赋,虽然影片的第一个1/3和最后的结局似乎都留下了一些遗憾,尤其是《摩登时空》中“寻找”的故事,其精妙的视听体系,尤其是三位主角演绎的鸟与鱼、海浪与海岸之间的情感执着与细腻,以及对痛苦与快乐的真实期待,成为影片中最多彩的旋律。

很多人批评现在的大片过于华丽、妖娆、奢华,却缺乏情感的沉淀和释放。另一方面,云之谣以一个“飘”的故事带给我们一种情感的震撼和净化,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更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从而在无情的世界里完成一场虔诚的爱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