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在四川省凌云寺侧,坐落着一座高71米,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的乐山大佛,这座大佛开凿与唐玄宗时代,是出于避免镇江沉船事件的目的而开凿的,这是老百姓而开凿的,在如今也是世界文化遗产5A级风景区。

在修建这座大佛时,曾经死过一个人,海通和尚。海通和尚死后,海通和尚的弟子继续修建,一***耗时90年才将这座乐山大佛修建好,乐山大佛修建好了以后,就好像通灵性一样,就好像真的是天上的弥勒佛,就好像真的是在庇护着千千万万受苦的老百姓。

乐山大佛一般都是睁着眼睛的,可是有时候也会闭眼,而且只要乐山大佛一闭眼就预示着灾难发生。1962年,老百姓遇上了三年连续的饥荒,颗粒不收,活生生的百姓即将就被饿死,刚出生的婴儿也饿死襁褓,岷山河边漂浮着成千上万的尸体,大佛就这样看着这场凄凉的人间悲剧,默默地闭上了眼睛,留下了不忍的泪水。1963年,灾情减轻,乐山大佛又睁开了双目。

乐山大佛闭眼流泪真的就是难过痛苦?真的就是他已经通了灵性了?并非如此,总所周知,四川省位于季风气候区,雨量丰富,经常下雨,又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办工业,并且不注重环境保护,尤其是五一计划时期,重心全部在工业发展上,锻造了无数钢铁。

排放着污水不经过处理,就此污染了当地的环境,产生了酸雨。四川省也是酸雨多发地区,闭眼则是酸雨的黑壳效应,造成了闭眼的效果。在19世纪中期的以前,很少使用煤炭石油,所以环境污染也就比较少,酸雨也不那么严重,所以我们有必要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