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全球化是一种挡不住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同利益。
15世纪以降,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主要大陆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交往日益紧密。地理大发现开拓了新的市场,引发了商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对利润的追求要求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这又刺激了技术进步,促成了工业革命。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商品的输出和对原材料的需求,迅速将世界市场连结在一起。各国的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上得到配置,打破了生产和要素流动的地域界限。正如《***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就这样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伸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为特征、以电力为核心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勃兴,催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培育了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电话等新通信手段也开始广泛应用。此时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到20世纪初,全世界被瓜分完毕。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以排山倒海之势推进,将落后国家和地区一片片卷入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原子能、生物工程等为主要标志,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井喷式涌现出来。社会生产力迎来又一轮革命性变革,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加快。强劲的第三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促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惠及世界各国。比如,财富逐步增长,贸易与投资活跃,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970年—2017年,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全球GDP总量从不足20万亿美元升至80万亿美元。同期,人均GDP从5185美元升至10634美元。全球贸易额在GDP中的占比由26.72%升至2017年的56.21%。1981年—2013年,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已经由42.3%下降至10.9%。因此,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