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雨巷完整版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而不是徐志摩。全诗原文如下: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扩展资料
戴望舒是一个现代派诗人,《雨巷》是他早期的代表作,该诗写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发表于1928年。戴望舒出身很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同时也追求进步的理想。
大革命失败后,他四顾茫然。戴望舒这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的青年,在面临社会的重大转折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迷惘的情绪。单从艺术创作角度讲,他将自己的艺术修养以及当时迷惘困惑的心情,都诉诸诗歌,用非常优美的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当时痛苦无助的心情。
从这首诗我们能强烈感受到诗人内心那种寂寥、彷徨又迷惘的心境。
他通过构建意象把这种情绪生动地表达出来:(他)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悠长又迷惘的雨巷,途中碰到一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两人)默默地走近又擦肩而过,他看着姑娘走到雨巷的尽头,消失在视野中。
雨巷的寂寥和悠长,就是他内心愁绪的形象写照。倘若他是欢天喜地的,也许碰见姑娘时就会欢快地招呼。但是他设想中碰到这个姑娘的情景,就是彼此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消失在雨巷的尽头。
这样一种寂寞迷惘的心境,反映出戴望舒作为一个进步青年在经历大革命失败后的心境:看不到明确的前途,而生发了复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于是他就用这样抒情的、意象化的方式抒写出来,给我们以强烈触动,仿佛走进了诗人迷惘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复杂的情绪。
百度百科-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