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悲怆交响曲》的作者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
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属于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晚期,其创作进入高峰阶段,许多代表作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代表作有:《第五交响曲》(1888)、《第六“悲怆”交响曲》(1893),歌剧《黑桃皇后》(1890)、《约兰塔》(1891),舞剧《睡美人》(1887)等。
作者在《悲怆交响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熙熙攘攘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因此,《悲怆交响曲》虽旨在将“人生”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却仍是一部相当个人化的作品。
本曲虽属于标题音乐,是作曲家以自己一生的痛苦经历和悲观情绪为基调,但决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段特定的感情描写,而是是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同具有的悲怆情绪。
况且“悲怆”在俄语中更多地含有“多情的”、“缠绵”的意思——这也就更好解释了为什么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和、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和第三乐章会相对明快甚至于狂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百度百科-悲怆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