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这篇文章讲了些什么道理?
《幻灭》讲述一个对革命抱有美好幻想的女性,每一个梦想和憧憬都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击碎,她的人生和梦想之幻灭。
作品一开始就写到静女士讨厌上海及上海人的浮躁与拜金,然而她也厌倦乡下的孤陋与呆笨,在之前女校风潮的幻想破灭之后,她对所有事都感到失望,只想静静地读一些书,然而仅这一点希望最终也未能实现。
她在爱情上也遭受到了幻灭的打击,起初对抱素的冷淡,到慧女士出现后的烦闷,再到后来“失掉了处女的清白”,前一夜她还沉浸在甜蜜的幻想中,而下一个黎明这份希望也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虚浮幻灭了,她憎恨那个恶魔一般的人,对自己的轻信感到羞耻与悔恨。
但她的失望与灰心只是暂时的,之后又寂寞得奈不住想追求光明,于是她在周围人的鼓动下投身于革命,却又在不满同事的作为中幻灭。直至后来又与强猛相恋,在庐山的山水间她坚信自己找寻到她这一生最快活的时光,她对未来又重新燃起了无限的希望与渴求,但随着强猛再次奔赴战场一切终又陷入幻想的破灭中。
静女士就这样在幻灭的轮回中生活着,从希望到幻灭,再从幻灭到希望,然后是下一次更大的幻灭,周而复始。
扩展资料
《幻灭》是《蚀》三部曲之一,发表于1927年。
茅盾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父亲受清末新思想风潮的影响,也不想让茅盾读私塾学校,就由母亲教茅盾学习,茅盾的母亲是清末著名中医陈我如的女儿,所以自小学习礼仪诗书,也是一个新思想风潮的受益者。
七岁时,父亲换骨痨之病卧床不起,三年后就长辞于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母亲的身上,之后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折点。考上大学三年后因经济条件不充裕,茅盾走上了工作岗位,经表叔介绍在英文部工作。
后被调到编译部,半年时间就翻译出了卡本托的《衣》《食》《住》三本书,这三本翻译作品得到了孙毓修的赏识。之后,孙毓修要修一本开山气的书“中国寓言”,茅盾花了半年多时间专门学习周秦两汉的很多文学资料,出版《中国寓言初编》,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之后茅盾参与编辑《学生杂志》,后来发表《一九一八年之学生》、《履人传》《缝工传》,并再次参与革新《新青年》杂志,打开了自己在文学圈中的人脉和地位。在新浪潮的影响下,编辑《小说月报》,又加入***产党为月刊《***产党》出稿等。
后来因为参与革命,受到蒋介石统治下的恐怖集团通缉,不得已才发出“沈雁冰已去日本”的烟雾弹,同时在上海革命期间和***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宅在家里创作。
从而有了《幻灭》《动摇》《追求》为“蚀”系列三部曲,主要描写革命团队内部人物细腻的心灵变化,和革命团队的矛盾和分化,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幻灭》讲述一个对革命抱有美好幻想的女性,每一个梦想和憧憬都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击碎,她的人生和梦想之幻灭。《动摇》描写武汉政府蜕变前的风波,及当时政治风云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追求》写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上海知识分子的苦闷,以及对新的革命充满热情和憧憬的特殊时期。
百度百科--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