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新卫士影评
《霓虹灯下的新哨兵》绝对不是《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简单翻拍,而是以武警上海总队官兵为原型的新一代哨兵的全新注解。本片以“上海的小哨兵,小哨兵的大情怀”为主线,描绘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身处国际化、繁华的大都市,作为霓虹灯下的哨兵后代,担负着保卫上海党政机关和重要安保任务。他们有“听党指挥,不忘艰苦奋斗,生活在繁华都市,甘当人民勤务员”的意志。他们肩负着军人的艰巨使命,却甘愿做人民的勤务兵。他们的青春和梦想真实感人,激情澎湃,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强烈的阳刚之气。这部电影揭示了警营的日常生活和军事训练的细节。他们是新新人类的独特代表,是浪漫、可爱、阳刚的新哨兵接班人!
影片中的人物也是如此。所有的人物都有缺点和鲜明的个性,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其实通过这次地震,我们对80后、90后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们总是批评他们:健忘,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前卫。但地震的时候,无论是前线的战士、志愿者,还是各级网上捐助者,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你能说他们不爱国吗?你能说他们没有激情吗?你能说他们忘本了吗?同样的黄皮肤黑眼睛,同样的中国心,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的优点却被我们忽略了。他们聪明,成熟,有前瞻性,情商高,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无法比拟的。这里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人民的因素。
影片中的三个军人:大学生军人、农村军人、富家子弟军人,代表了一群人。他们不墨守成规,他们与众不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具有80后、90后的所有特征,他们的观念与军队的纪律价值观相碰撞。他们是如何在如此矛盾的环境中成长,如何完成质的飞跃的?创作团队决定了作品的好坏,演员团队必须对军人有一个根本的了解。他们的素质、军事行动和当兵的经验对他们的表现至关重要。郑好已经当兵十年了。陈思诚虽然是本土演员,但是被《士兵突击》打磨过。吴昱翰属于北京军区,而乔和徐洪浩属于南京军区。五位勇士演员也是万里挑一,身材、长相、性格、思想各有特色。演员自己评价这五个战士演员,说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写一部小说。我不在乎所有演员的年龄。我只需要知道他们对电影的理解到位,创作态度正确。我希望演员阵容不错。我在创作中注重个性,鼓励他们有创作激情。所有演员都是第一次合作。我们选择演员没有私心,绝对需要他符合指定的情境和性格。陈思成聪明,热情,积极,有创造力,能吃苦。即使我们在隧道里拍一整天,他也不会抱怨。郑好是一名老兵。在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人物。他很严肃。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琢磨。他是一个用脑子思考的演员。乔在剧中扮演一名农村士兵。我们要的是他五大三粗的形象,比较真实。他为剧中的人物发明了一种山东河南话。他出生在新疆,在南京工作,年纪轻轻,经历复杂。他长得像穆娜,其实很聪明,善于思考。吴昱翰的生活是典型的80后的感觉。那天他穿着拖鞋和大短裤来看演员。我想让他有这种感觉。演员的本色很重要。他离角色越近,越活得精彩。徐洪浩出演了许多军事剧,在其中他扮演一个次要角色。他是一个“和事佬”,有政策水平,更有道德观。但他本人在生活中是一个很认真的人,热情,不满足现状,很有个性。
新时代是暧昧的,但新时代的哨兵是明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当霓虹灯不再作为阶级划分的象征,当灵魂随时可以被信息时代的触角触及,上海和平时期警营的新一代哨兵该如何成长和行动?面对改革开放后在探索中成长起来的* * *共和国,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时代,面对五光十色的警营,任何一个个体都显得非常渺小和苍白。所以我们在结构化《霓虹灯下的新卫兵》的时候,几易其稿,最终把故事定位在三中队一班几个新兵的成长上,定位在他们在霓虹灯下从平民到军人的真实转变上,定位在武警官兵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自我品格的提升上。
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主题简单,人物性格往往鲜明,节奏轻松,情节感人,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完美无缺。现代军营将是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军营,我们必须面对他们,因为80后、90后的成长是重塑民族、国家形象的大任务。所以,在敌我矛盾退居次要矛盾的今天,我们摒弃大杂烩、全景式写作,聚焦大学生士兵林坤、富家子弟皮向峰、农村兵柴大喜的成长。既展现了他们成长的矛盾与烦恼,又与带兵理念不同的班长张毅、排长李翔发生碰撞;既有火热的警营,也有时尚的都市潮流。既有战友情,也有母子亲情,更有新生代的爱情。这部电影以小见大,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时代主题。
我们将影片定位为青春励志片,以军事动作,展现80后、90后在上海警营成长的心路历程,主要是为了突出新哨兵的“新”字。旧瓶子里的老酒和新瓶子里的老酒都有旧的痕迹。老一辈哨兵生活的旧上海,敌我矛盾突出,社会背景复杂,可以介入非常具体的冲突。因此,老一辈哨兵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新哨兵首先面对的是题材和表现形式的探索。武警部队官兵承担的任务五花八门,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但是,我们不可能通过一部90分钟的电影承载所有的社会内涵,也不可能把它拍成一部爱情片或者政治片。传统的传承,意志品质的锤炼,对进步的追求,将是我们这部电影的灵魂。我们从来不反对政治,人物的成长变化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应该是最艺术的,政治也应该是最以人为本的。空洞的口号打动不了观众。假大天是政治和艺术的死敌。
在叙事上,我们会坚持情节剧的思路,用全新的镜头语言讲述一个美好而新颖的故事,在剧情与细节、人物语言与行为、氛围与形象构图上多下功夫。即使故事的外在节奏很轻松,但也不乏内在的悬念和张力,使得剧情的发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真实是我们叙事的基本理念,唯美无痕是我们的追求,吸引和感动人是我们的根本目的。要强调对比——小哨兵和大城市小哨兵的大情怀。
在演员的表演上,强调没有表演的表演,追求武警部队生活的原生态。在军事行动中,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应该符合军事标准。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每个个体的常态,彻底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按照人物的行为逻辑行事,简单自然,不矫揉造作。要注意合理调度,多找细节,多利用肢体动作。人物台词在普通话中不要求字正腔圆,而是要求语法正确,表达准确,富有美感和韵味,符合人物身份,台词尽量少。台词可以有点地方味,因为警营是由东西南北的士兵组成的,地方色彩也是审美要求。认真对戏,既是同步录制的要求,也是对演员艺术素质的基本要求。热爱角色,排除杂念,达到艺术美境界。
摄影中,在保证镜头调度和节奏合理的基础上,尽量追求镜头张力和叙事能力。演员的表演和环境中的有效元素都是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信息要尽量多,要突出悬念和心理空间。我们不应该表现痕迹,而应该追求诗意,拍摄上海和警营特有的节奏。风雨中的橄榄绿,钢筋水泥的塔林中,清晨的暮色中,霓虹灯下,各种训练下,都会是组成这青春旋律的美妙音符。
在艺术造型上,要强调整体美感,突出个性魅力,做到典型、集中、时尚、美观。唯美不是一种干净纯粹的形式,而是一种内涵的极端表达。五公里越野中落下的汗水,清晨雕塑中一般从地平线浮现的一群士兵,美丽的朱小倩,特殊的关系,都可以是美丽的。唯美需要每个人在每一个细节上的齐心协力,唯美的基础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在声音构成上,除了追求同期质感,还要有“建筑”的意识,通过“建筑”增加画面外的空间和信息;除了追求城市的时尚和繁华,还要考虑上海的地方特色;声音的运用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设计,比如合理的夸张,大胆的对位。音乐的运用既要有时代的主题,又要有隐秘的内心世界,要张扬,要贴切,要能触动剧中人和观众的心弦,要有回味。
一部电影的成功从来都离不开演员们的努力。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合作机会,注意安全,讲求团结,战胜苦难,把《霓虹灯下的新守卫》拍成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