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火锅创始人张钢是如何把小肥羊推下万丈深渊的?
按照杨耀强的规划,小肥羊每开一家新店,费用都要提高,这让原管理团队颇为不满。随后几家新店出现亏损,加剧了双方的矛盾。股价压力下,张钢选择支持原管理团队,杨耀强最终离开小肥羊。此后,小肥羊的开店速度逐渐放缓,美林银行也将其评级由中性下调至跑输大市。期间,3i和普凯见机退出,将股权卖给了意图进一步占领中国市场的百胜。
他甚至劝管理层卖掉股份:“只有百胜进来,股价才会更高;百胜不进来,股价也就这样了”。此言非虚,双方即将牵手的消息一出,小肥羊股价暴涨了15%。于是,百胜不仅获得了3i和普凯持有的13.92%股权,又向小肥羊控股股东收购了6.07%股权,一举成为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
不再有任何掣肘的百胜,将原有系统与小肥羊对接,专注解决小肥羊体系松散、管理缺乏标准化、继续扩张瓶颈三大问题,并对品牌形象和运营标准进行了升级,试图让小肥羊再创奇迹。遗憾的是,仅仅一年多,小肥羊便陷入关店潮,至今仅剩约200家店面,门前也冷落了许多。
对于小肥羊的遭遇,业界除了惋惜,更多是对创始团队的不解和质疑:“肥了自己腰包,却饿瘦了小肥羊”。在外人眼里,张钢等人将多年心血拱手他人,似乎过于急功近利。但只有身处围城内的张钢才深知其中的无奈。
后起之秀的蒸蒸日上,时刻威胁着小肥羊的老大地位。当自认为抱上了大腿的张钢,眼瞅着百胜也无计可施时,转手要趁早或许就成了上上策。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早在2000年,护肤品牌小护士如日中天,对欧莱雅的收购提议嗤之以鼻。不料,此后的小护士却在大量国际品牌围攻下,开启了长线下坡模式,最终在收购价格上极为被动。时机就是金钱的道理,张钢也懂。
事后看来,张钢脱手的时机颇有先见之明。百胜提出对小肥羊私有化计划后,小肥羊当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9.6%,股价也大受影响。换个角度看,即便小肥羊一心一意保持自主发展,在上述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如果不做出突破性的改变,也很难挽回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