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地之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在音乐领域留下的不朽结晶,是享誉世界的精品?(一)
古斯塔夫·马勒(奥地利1860年—1911年)
马勒这部“最个人化的作品”是交响乐文献中非常独特的一部。作曲家从中国的唐诗而不是他更熟悉的欧洲文学中找到了与自己心境契合的因素: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对人生的苦难以及尘世生命短暂的慨叹。当马勒预感到自己的生命正接近终点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从这些古老的诗篇中得到强烈***鸣,并让其与20世纪壮丽的交响音乐融为一体,在表达悲观惆怅的情愫的同时,亦展现了极度的凄美之境。——德国著名乐评人莱昂内尔据说,只有在马勒的音乐中,你才能听到交响乐团全部可能的威力。作为卓越的维也纳交响乐大师行列中的最后一个,他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形象鲜明,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音乐,而且,除《第一交响曲》外,他的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合唱,大大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勒深受贝多芬、瓦格纳、布鲁克纳的影响,其创作源泉常来自传统的艺术遗产与奥地利民歌,其作曲技法已预示了20世纪作曲家所要采用的各种基本方法。马勒的音乐是与人生密切相关的,他把对整个人类美的希望、人生的思考都融入了音乐之中,并企图用宏大的效果与纪念碑式的雄伟来精确地传达他的博爱思想。他的音乐打破了西方音乐的表述方法,将当时西方的时代精神很好地表达出来,那就是焦虑、彷徨和过分的敏感。然而最宝贵的是除了以上这些情绪之外,马勒还将希望写进了音乐之中。他本身所具有的宗教感与对人类的爱,引导他为人类找到一条出路。他用自己的人格与内在的朴素而又真诚的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精神避难所。
在西方的作曲家中,马勒是唯一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某种神秘渊源的一位。他根据中国唐诗的意境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大地之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在音乐领域留下的不朽结晶,是享誉世界的精品。作为马勒最重要的作品,《大地之歌》有着中国古诗的凄伤、哀婉,深具哲学构思和幻想意味,可谓诗与歌的完美结合。不绝如缕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旋律线,因为有饱满的和声的支持而更显丰富、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