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第十三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一等奖《秋瑾》的朗诵稿件

乔:当秋瑾拖着沉重的镣铐走过这条晦暗的囚室间,遥远的天际还残留着一丝曙光。尽管身后对着冰冷的枪口她依然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东方的晨星。

点:秋瑾,你出身名门,不好好相夫教子,出来造反,这也叫妇道?

于:妇道?男的要是死了,女的要戴三年的孝,终身不得再嫁。可女的要是死了,三日未过男的就出去偷鸡摸狗!国家都要亡了,你还在这里讲妇道?

乔:这是1907年7月15日。6天前,由于革命党人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在绍兴策应的秋瑾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当天晚上,绍兴知府贵福对秋瑾进行了残酷的拷问。

点:有人告发你和革命党交往甚密,你还不从实招供!

于:我和谁交往甚密。大人你最清楚。

点:你!你这是造反!

于:对,我就是造反!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

点:反了反了!把她给我拿下!

乔:在贵福的严刑拷打之下,秋瑾拒不招供。仅仅在纸上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死牢中,她望着漆黑的墙壁,放佛看到的是她牺牲的战友徐锡麟。

点:秋瑾,秋瑾。还记得我教你做望远镜的镜片吗?

于:我当然记得!你还告诉过我。望远镜可是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28星宿,都可以看的很清楚。

点:没错,我们今天看到的星星的光,是走了成千上万个光年才来到我们的眼前。所以不要气馁,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很可能要等到后人,才能看到。

于:要等到后人,才能看到。徐大哥,我现在明白了,用不了多久,黄泉路上,我们又可以像当年一样,对酒当歌!

点:好,对酒当歌!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于: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于: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乔:天色渐渐明亮,秋瑾微微看到的前方不远的断头台。在这小小的轩亭口聚集了成千上百来看热闹的昔日的乡里。贵福坐在监斩台上,拿出一张照片递给秋瑾。

点: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啦!

乔:看着照片上两个稚嫩的孩子,秋瑾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几乎被冲垮!一时间,她的耳畔变得嘈杂起来,整个世界都在拷问她!

点:你不好好在家过日子,偏偏出来造反,连头都没啦!

乔:哈哈哈,据说人家还要劝牢头儿造反呐。

点:这女子,简直是疯啦!

乔:方圆大户人家,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点:妹妹啊,你就不想想沅德和灿芝,这次回来为啥还抛掉这个家不顾啊?!

乔:贵福大人真是给咱行了一件大善事啊。看看看看,这是给咱除了一害啊!

点:你也不想想王家是书香世家,也能容得了你这样的媳妇!

乔:连孩子都不顾了,世上也有你这样的妈妈!

于:我死!我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我也是母亲,我怎么会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始终无法忘记,我到京城的那一天,一个母亲抱着她的孩子拦住我们的车,跪下来,求我们给她点吃的。

我给了她一个馒头,这个时候,无数的难民冲了上来,把我们的车子晃得左右摇摆。还有那些当兵的,为了给洋人开道,不惜拿鞭子把难民打的头破血流。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就是为了给他们的孩子,求一个馒头。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只有我和我的孩子得到温饱,是不够的。我希望全天下的母亲和孩子,都可以得到温饱!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为了给天下人造一个丰裕富兴的家!

点: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银行,铁路,有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

乔: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让我们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

于:我死,是为了天下的孩子。我希望若干年后,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像我现在一样,恬静的,微笑。

扩展资料:

《秋瑾》由浙江传媒学院选送,三人合诵,两男一女。作品情节起伏,节奏跌宕,深情赞颂了爱国英杰秋瑾的伟大精神。

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

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

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翌年,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

秋瑾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光绪三十一年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

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

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决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七月十三日在大通学堂被捕。

七月十五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孙中山先生和宋床龄先生对秋瑾都有很高的评价。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6年8月16-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说:“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1958年9月2日宋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秋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值得纪念以及缅怀的一位女英雄,女诗人,秋瑾的故事可以说是相当感人,而她的英名也应该永远被世人所牢记,她用自己的血肉和牺牲来使民族觉醒,促进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齐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