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4,赢得年轻观众青睐,土味电视剧《山海情》凭什么?
在影视行业,“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因为年轻人已经成为多屏时代的主力受众人群,耽改剧的疯狂生长就是最鲜明的例子。然而,主旋律电视剧却不容易赢得年轻人的青睐。
在大多数年轻观众心目中,主旋律电视剧总是与枯燥乏味、刻板无趣等众多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很难勾起他们的观剧、追剧的兴趣。意外的是,脱贫攻坚题材剧《山海情》却做到了。
《山海情》
对于这些从小就生活富足、接受良好教育的年轻观众来说,讲述发生在宁夏农村扶贫故事的《山海情》(豆瓣评分9.4),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一点都不时尚,看上去土得掉渣。
出乎意料的是,偏偏就是这部看得观众“一嘴沙子一脸尘土”的主旋律电视剧成功赢得了众多年轻观众的青睐。
“总觉得经历过80年代末90年初那个年代的人才会忆苦思甜,对《山海情》感兴趣。我一个95后,却看这部剧完全入坑,跟着又哭又笑,不遗余力当金滩村‘精神村民’。”
“89年的,娇生惯养没吃过一天苦的城市人,至少五年前都想象不到我们国家还有穷苦到这种地步的地方,看《山海情》几乎每天都想哭。不像是在看剧,更像是在看历史。”
《山海情》
透过《山海情》,不少年轻观众看到了金沙滩村从贫穷到富裕的剧变,被剧中那些活得那么难却依然满怀希望的人物所打动,更对自己现在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感到珍惜与感恩。
之所以能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山海情》靠的是真实(真实的背后是诚实,是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影视行业、影视工作者最缺乏的。
剧中的地理风貌和农民口音与穿戴给人满满的亲切感,扑面是乡土气息,盈耳是乡音乡情,小到连一双鞋、一个茶杯、一个掉了的蘑菇都真实,甚至剧组把衬衫的领口都给磨花了。
《山海情》
剧中人物一心一意为了美好明天而吃苦奋斗,没有那种乱七八糟的三角关系没有绿茶没有小三,得福和水花的感情隐忍而动人,得宝和麦苗的真挚而勃发,剧情虽苦,却让人看得舒心。
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视剧的“喊口号、重说教”,《山海情》不止是在讲事,更不是无脑礼赞,而是拍出了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中一个个鲜活的人,情节、逻辑、细节、表演都很真实。
有网友质疑“都到17集了,怎么金滩村的男人们还个个单着?编剧不能给他们分配个媳妇吗?”试想,在大家肚子都吃不饱的穷乡僻壤,个个都娶上水灵灵的媳妇,这符合实际吗?
《山海情》
幸福就是有媳妇?如果把幸福定义得如此狭隘,真配不上金滩村村民们积极向上、逐渐开化的精神。水花的担当和积极,麦苗的独立和骨气,得福的奉献和正直……这些不都是幸福?
不少观众为水花与得福未能走到一起而扼腕叹息,疑惑为什么得福没有勇敢一点。毕竟,这才是现实,得福不是霸道总裁不可能私奔,他的后面是供养他的父母兄弟,不可能豁出去。
正是因为《山海情》不迎合观众、不刻意拔高、不撒狗血卖惨,用“泥土味”的叙事气息精心绘制出一副别具一格的脱贫攻坚画卷,剧中眼中有光,笑得灿烂,却惹得观众***情落泪。
《山海情》
看之前,或许很多年轻观众会说“嗯,不就是主旋律?”看之后,却睡不着,心系闽宁镇,电通了吗?水够用吗?庄稼长得咋样了?房子盖好了吗?蘑菇能卖掉吗?……悄然入戏。
这部非常官方的“命题作文”式电视剧,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终于有了这样一部剧,感觉就是在看那个年代的人、事、情。没有演戏的感觉,像是历史的还原,场景和故事都很真”。
《山海情》能赢得年轻观众的心,充分证明了一点:没有不好看的题材,只有不好看的剧、不用心的团队。遗憾的是,近几年来像《山海情》这样走心的优秀主旋律电视剧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