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车厢”到底是女权主义还是歧视主义?

从以前的一些调查数据来看,公交车和地铁确实是性骚扰的一个重灾区。

之前广州有一个民调就显示了,每十个 16~25 岁的年轻女性中,就有一人曾受过性骚扰,而公交和地铁占比就分别达到了 44% 和 38%。

另一份调查也显示,90% 的女大学生表示身边有女性朋友或同学遭受过性骚乱,而且其大部分都发生在了公交地铁上。2015 年时中青报也发起了一份相关调查,结果有 53.4%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遭遇过性骚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想出的方法倒还蛮一致的——那就是推行女性专用车厢。

6月28日,广州地铁率先在一号线正式进行女性车厢的试点工作。在工作日的早上7:30-9:30,晚上17:00-19:00这个时间段为女性提供专用车厢。

这本来是为了保护女性而实行的善意措施,但是却有不少女性主义者认为实施女性车厢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其实,“女性车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1912年就已经在日本施行,营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该线路就读的女高中生,1992年也在韩国实行过类似的政策。其他诸如印度尼西、马来西亚也曾经实施过。但大多数都因为乘客过多,地铁或其他交通工具不能保证理想化的运营效率或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最后无疾而终。

支持者说这较好的保护了女性,女权主义者说这是对女性的歧视。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种保护政策,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保护政策是带有歧视的意味的。女性需要保护,但不呼吁这样的保护。

在我看来,对女性的保护不应该是这种“隔绝式”的保护,这种保护的群体也不应该仅仅是女性这一个群体这么简单。欢迎互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