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主要讲了什么?
《好心人》是苏联作家佐林作品,写于1960年。
故事发生在当代苏联某市古希腊罗马文化研究所。卡巴其科夫在中学因成绩太差被开除后,长期在社会上流浪。后来,他伪造证件,混进古希腊罗马文化研究所,当上了研究生。在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娜杰日达的帮助下,他的副博士论文就要进行答辩了。
所长和学者们都知道这篇所谓学位论文,只不过是一堆废纸,是一篇文理不通的大杂烩,但因为碍于情面,谁也不想公开出面反对,觉得在答辩会上秘密表决时反对更方便些。卡巴其科夫也知道他这次答辩的前景不妙,但他要竭力挽回败局。他串通所长的女儿伊拉伊达,把评审委员会的学者们秘密地、单独地请来,针对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一场别出心裁的谈话。他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论文写得不好,有缺点,如果答辩通不过,他决不责怪任何人。但同时他又向每个人吐露一番自己内心的“苦衷”:他从小热爱科学,研究工作是他的理想和生命;他希望答辩会上能稍稍顾全一下他的面子。他说,他并不指望会获得通过,只希望表决时不要出现19个委员19票反对的难堪局面。他希望哪怕只有一票赞成,使他面子上也好看一些,他只要求这无关大局的一票……
第2天,经过答辩,表决的结果是:19:0。全体一致通过。记者又是拍照,又是发消息:一位新的副博士诞生了。
所长和学者们对表决结果目瞪口呆。他们各有难言之苦,互相抱怨不已。但事已至此,怎么办呢?商量的结果,大家认为现在揭露这个不学无术的骗子为时已晚,这等于是给自己脸上抹黑,还是赶紧把他打发走是为上策。于是所长把卡巴其科夫叫来,婉言告诉他,为了使他能扩大一下视野,最好是换个工作地点。不料卡巴其科夫不领这个情,他表示决不离开研究所。他说,他的编制、事业都在这儿,报上称他是科学界当之无愧的接班人,出版社不断找上门来约稿。诸位老前辈辛辛苦苦把他培养成材,他若到别处工作,一来是他卡巴其科夫忘恩负义,二来外人了解了他的真实情况,对各位仁师的威望也不利!望他们三思。
学者们反复琢磨,认为卡巴其科夫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又把他叫来,想听听他关于自己工作的意见。
卡巴其科夫:“我的才能比较适合于做组织工作……在行政事务方面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学者:“有道理,有道理……”
卡巴其科夫:“那就任命我为副所长吧……”
学者们闻言大吃一惊,认为他简直是疯了,得了自大狂。但卡巴其科夫却冷静地说:“诸位自己想想吧,这对你们有直接的好处。我可以把整个行政担子接过来,使你们摆脱一切烦琐的事务工作。这个职务不给我,你们就要不断地给我做辅导,给我改文章……你们仔细考虑一下吧。”
学者们气得面面相觑,但前思后想,还是觉得以接受他的建议为好,否则他是永远不会让人安宁的。
卡巴其科夫平步登天,踌躇满志,早已把娜杰日达撇在一边,与所长的女儿打得火热了。现在,他俨然成了科学界年轻一代的新秀,堂堂古希腊罗马文化研究所的领导人!但是,研究所的学术秘书洛施金,对卡巴其科夫的来历一直存有疑问。
一天,洛施金无意中从卡巴其科夫以前的同伙寄给他的明信片上看到写信人叫季霍顿斯基,于是便写信请他务必来一趟。季霍顿斯基来到时,正值卡巴其科夫与伊拉伊达新婚之喜。他按地址先找到了洛施金。洛施金从季霍顿斯基那里完全摸清了卡巴其科夫的底细。他当面揭穿卡巴其科夫的欺骗行径。卡巴其科夫无言以对,借口进屋换衣服时从后门逃走。洛施金等人跟踪追去,半途截住了他。卡巴其科夫见已无法走脱,要求尽量息事宁人,大家还是各走各的路,“你们还出版你们的书,我还走我艰难的历程。”但洛施金表示决不就此罢休。这时,卡巴其科夫激昂地对众人说:“你们兴高采烈——因为你们找到了罪人。可是你们说说看,我有什么罪?我不过是倒霉、不走运而已。”他冲着观众大声问:“难道你们就不能证明我是无罪的吗?”他叹了口气说:“是啊,诸位一会儿回到家里,品着茶,……十分钟后,你们便会忘掉我卡巴其科夫,仿佛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我这个人似的。而实际上,我又要受长途火车的折磨,受人唾骂,讽刺……骂我大逆不道。”
卡巴其科夫被带走后,学者们围着季霍顿斯基,向他道谢,说他为研究所做了一件大好事——揭穿了卡巴其科夫,真不知该怎么酬谢他才好。此时季霍顿斯基表示他“从小就热爱科学,希望能留在研究所工作”。众学者一听,极口称赞他这种“神圣的感情”,一致同意接收他来研究所“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