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弓防空导弹的大事记

天弓导弹的发展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负责策划实施,最早可以上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进行多项试验性的研究后,于1982年正式开始。

1982年3月“中山科学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正式启动“天弓”计划。

1984年4月天弓I型红外导引型开始研制。

1985年3月22日天弓I型导弹飞行实验弹(无战斗部和导引头)试射成功。

1985年7月19日天弓I型导弹测试弹(无战斗部)命中靶机。

1986年3月26日天弓I型导弹全功能战备弹(具备完全作战能力)试射成功。同年9月,《远见》杂志实地采访“中科院”,并公布了一张加装火箭推进器的早期型天弓II导弹的飞行照片。

1986年4月17日采用红外导引头的天弓I导弹成功拦截超音速飞行的霍克导弹。

1986年7月18日中山科学院证实天弓I型导弹的电子组件精密程度远远落后于爱国者导弹。

1986年10月9日在台北松山机场外贸展览馆首次举办的“国防科技与兵工生产展”会场上,“中科院”展出了天弓I型导弹的四联装发射车、操控台、导弹的部分实体和连续波照射雷达。

1987年10月11日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视察湖口“侨泰”演习,天弓导弹的相控阵雷达车首度出现。

1988年8月17日台湾“国防部”宣布长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

1989年9月29日“中科院”将天弓导弹系统移交给陆军,成立实验连,天弓导弹系统全部诸元首次公开。

1991年11月19日部署天弓导弹的天龙阵地首次在“第一届台北国际航太科技展”上公开。

1992年1月14日美国媒体透露,美国同意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零组件。

1992年10月28日台湾“国防部”宣布天弓天弓I/II型导弹系统开始生产。

1993年上半年天弓导弹完成作战测试,发射7枚,命中5枚。

1993年9月30日第一个天弓导弹连在台北县三艺区部署成军。

1994年底第二套在高雄县大冈山担负战备。

1996年第三套在高雄县林园担负战备。

2000年3月天弓II型导弹进驻东引东小岛,与先前在此的天弓I型形成混合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