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东和他的系列油画《红色的梦》
1987年,当22岁的王沂东离开家乡,踏上艺术的不归路时,他把自己的梦想留在了出生和成长的山东老沂蒙地区。这是一个红色的梦,红色的围巾,红色的头绳,红色的项链,红色的裤子,红色的袜子,红色的鞋子,红色的外套。他想用画笔承载这个红色的梦。他用画笔承载了这个红色的梦。
作为中国当代古典油画的有力代表之一,王沂东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将中国古典油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使他的红色梦想更加纯粹和完整。
中国古典油画与欧洲古典油画在发展基础和形式元素上都有所不同。它嫁接在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树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根基决定了“欧洲古典油画”这颗外来的种子,在浓郁的中国文化土壤中埋藏半个世纪后,必然会绽放出中国的芬芳。
不同的颜色诉说不同的情绪,同样的颜色。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视觉传达。中国人对红色有自己的理解,因为中国人注入了太多的情感。
欧洲的“古典主义”是在文艺复兴后新兴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学思潮。法国在17世纪发展最完全,其根本美学思想是“崇尚理性和自然”。它以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例,反映了反对封建主义和教会主义的斗争精神。
20世纪初油画大规模传入中国,但此时西方现代正在兴起,古典油画并没有作为唯一的艺术形式传入中国。中国借鉴西方的大师大多具有传统文人画背景,为古典主义传入中国做了卓有成效的准备。但是古典油画因为中国的文化背景并没有形成气候,没有古典油画的赢家。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的艺术形式。文人画是中国主流文化和传统精神意识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写意和写实是中国文人画和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分水岭。表心与表性决定了中西不同的审美取向。中国画的“师造化”只是一个过程,“心的终极本源”才是结果。而欧洲古典油画是画家对形式的“直接吸收”,也就是说,它依靠这种真实的、含蓄的、深入的“直接吸收”,来交换或传达某种形而上的意义。
王沂东少年时就涉足中国画,他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妙节奏和墨色节奏。我们始终努力将中国独特的色彩个性和思想与西方绘画独特的油画技法相结合,从而找到自己的充满东方浪漫主义色彩的绘画语言。
早在1987,他就参观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他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非常感兴趣。他在霍尔拜因、范艾克等大师的作品中体会到了强烈的装饰美,也尝到了中西绘画在神韵上的相似之处。
审美震撼的痕迹已经在这幅江南女子画像中显现。作品尽可能地概括了人物轮廓的曲线变化。在尊重人物结构的前提下,强调人物的抑扬顿挫,五官细腻微妙的物理感,视觉中心的有意偏离。人物背部形成强烈的直线,而人物胸部变化角度较大。这样前后对比强烈,而且在色彩构成上。本文主要强调大色块的对比度。衣服既保持了它的强度,又不破坏画面的整体构图。头巾上的花是用中国工笔画渲染的,朱红作为基础语言之一,在这里应运而生。
《沂蒙娃》是王沂东的早期作品,描绘了他五岁的女儿。作品采用“竹笋”构图。“竹笋”左侧强调直线的刚性,右侧则寻找柔和的曲线变化。单纯稚嫩的脸,在红领巾和密不透风的花朵图案的映衬下,显得清纯可爱。红领巾在深色背景下看起来不温不火。
在王沂东的作品中,红色作为基本元素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在王沂东的故乡沂蒙老区,对红色的情感认知是统一的:吉祥来自红色,喜庆来自红色,幸福来自红色。
在《刺》这幅画中,深色的旧树干纵横交错。在初春残雪的映衬下,小红棉袄是点睛之笔,蕴含着画家对爱女的深情。女孩冰冷的小手捧着一片叶子,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在《风已停》和《惊鸟》两幅画中,王沂东选择了大面积的白色作为主题,白墙、白大衣和白风筝可以说是画家从心爱的女儿身上演绎红色的巧妙方式。
《初春的雪》《在风中玩耍》描绘的是四年后的女儿,甚至还有那件红色的棉袄。对红色外套的迷恋已经反映了王沂东对红色的文化理解。
不同色彩明度的处理也能传达出画家丰富的情感意境。蒙山雨饱满的黑灰色背景起伏不定,体现出一种阴柔苍凉的美感。两个女孩的情态、动作、油画氛围紧密相连。他们在祈祷,等待蒙山雨的到来。后面女生裤子的红色降低了颜色的明度来加强画面的情感表达,而红头绳则选择了原本颜色的明度。
《沂水》是王沂东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品体现了大自然的厚重,体现了人类的和谐统一。倒三角形的巨石营造出视觉上的不稳定感和沉闷感。前图躯干处于垂直状态,脚的位置偏向左侧,以达到与手臂和头部的动作平衡。在色彩上,它削弱了沉睡少女的明度,从而使主体更加突出。画中女孩裤子的红色被画家重复了很多次,因为这种颜色是画面中最明亮、最温暖的颜色,对画面的整体意境乃至地域色彩习惯都至关重要。最后,画家选择了中性的大地红。出于整体的视觉需求,画家将最明亮、最强烈的色彩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通过她的色彩和动作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王沂东的创作道路是一条红色道路。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颜色。新娘在洞房的整张照片是纯红的,没有任何做作的感觉,正好衬托出新娘嫩白的脸庞。王沂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不强调情节的肖像画,但这些画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是无限的。换句话说,王沂东巧妙地运用红色来探索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从纯粹的绘画意义上来说,《春日勿忘我》这幅画的构图简单直白,动作和表情平淡而淡淡,找不到“外在”的东西,但红色马甲却讲述了一个少女对春天的无限遐想。
在to be no.1中,新婚之夜自古以来就是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画烛夜一角的新郎朦胧天真,无限的期待化作一杯兰陵酒。红色的烛光下,新娘的羞涩、机警、清纯呼之欲出。这杯酒承载着新娘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终身幸福的支撑。
驴子滴答的蹄声在桃花盛开的山谷中回荡。《沂蒙小调》这幅画可以理解为《烛夜》的续集。在黄河流域和鲁南沂蒙山区,这幅美丽的桃源画卷曾经映入我们的眼帘。画中的鲁南魁梧老实人,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十大和伟大。他们可靠,诚实,对生活充满信心。穿着红色外套的新娘幸福而安详地坐在驴背上。他们别无所求,平静的生活是他们的全部。画家用红色的音符两次奏出心中的沂蒙小调。
艺术创作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没有主旋律很难成为音乐。一个主色调,定期多次出现,可以强化一个主题。红色是王沂东心中的主旋律。
在《我有一个梦想》中,王沂东再次尝试演奏红色梦幻交响曲。掌握复合词的表达方式是王沂东深入挖掘主题内涵的基本手段之一。早春让人们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永恒的微笑。人是大自然的尤物,他的表情是大自然给他展示内心世界的唯一窗口。画中含蓄甜美的笑容,来自于画家深入准确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来自于画家对基础的深刻把握。
《黄道吉日》满堂红的强烈冲击,再次将红色推向高潮。在《烛光》中,红色在变化,红色在展开,红色在发展。1996年的《山中新娘》中,王沂东再次将镜头转向婚礼,背景笼罩着“喧闹”的牡丹布,与前景人物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动静视觉对比。T型的构图和红黑的对比,表现了沂蒙山男的雄壮和沂水女的柔美。
我们从《雪无声无息地落下》中细细品味这一点,图中没有雪。这里“雪”的意思是冬天,是中国农村的休闲季节。炕桌上盖着红布的篮子里是新婚少妇的生活用品,表情淡定平和,厚厚的红棉裤,坐着的红棉被,一件侧开的红棉袄,都是女人生活的细节。
纵观王沂东的所有作品,构图大多朴实无华,基调也比较朴实。在造型的简约中求深度,在音色的纯净中求变化,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厚度和悟性。《新娘》构图、动态简单,色调纯净。正是去除了表面的浮躁,画面中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才能与观众无障碍交流,新娘纯净的眼神一览无余。
歌颂女性之美,这是王沂东创作主题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用锋利的刷子深深地雕刻他画的人物。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幻想”选择了简单的侧坐动态。画中没有多余的道具,只有一个木蜡桌和两个红色的石榴,和他的整体风格挂钩。
《陌生人》里没有陌生人,只有一双美丽而略带惊讶的眼睛把主题延伸到了画外。这种奇怪的效果是靠什么产生的?这取决于对一个精彩瞬间的选择以及对这个选择的微妙和深入的分析。如果你注意红线组和贴的红对联,剩下的角也是红的。
如果说《异乡人》是画外“形”的介入,那么《原野的回声》和《山歌》就是画外“声”的引入。这种“形”与“声”的引入,让作品的界面无限延伸。黑暗的背景下,女孩们在听着画外回荡的歌声,一种青春的张力在涌动。
如果说安格尔的喷泉展现了一种欧洲古典的“纯美”,那么王沂东的喷泉则是生命的流动,是现代人文精神与戏剧的融合。
喧闹的鞭炮声和锣鼓声过后,就是婚礼《闹洞房》的最后一个情节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这个习俗被演绎了很多年。《鬼屋》中新娘的羞涩与焦虑,新郎的殷切与迫切的期待,亲友的未竟之业,展开了中国的乡村风景画卷。一个民族画家只有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人民,讴歌这里的文化,才能成为一个世界,成为不朽的艺术家。王沂东孜孜不倦地追寻中国文化的根源。画中任何物体的出现(衣裙、石榴熟了)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中国文化的脉络已经延伸到王沂东作品的神经末梢。红色作为黑白灰中的中性色,也会保持魅力。
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王沂东已经走过并且正在经历辉煌的历程。他是中国浪漫主义古典油画的实践者和大师。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他正凭借他的画笔,他选择的红色,他皈依的东方文化图腾,圆了他少年时留在鲁南沂蒙的红色梦。
?画家王沂东简介
?王沂东,出生于5月1955,籍贯山东。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沂东是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他巧妙地结合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它融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成功地再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笔法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形体结构准确,善于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古朴、端庄、优美、灵动的艺术魅力。王沂东出生在民风淳朴、山川如画的鲁南农村。家乡的山水赋予了他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深刻精神内涵的艺术气质。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他深深依恋的土地。王沂东对古典大师的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语言,将油画创作的基本功与作品的情感相结合,通过金、白、黑、红等几种主要的对比和渗透,实现了端庄而不呆板,刚强而不生硬,具有含蓄动人的内在美的艺术效果。王沂东的画在静态中是动态的,在静态中是机智的,在色彩中是有内涵的。它们就像一瓶陈年老酒,充满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醇厚的艺术风格,又让人联想到中国宋代工笔的清香。
王沂东对他的家乡沂蒙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山村的人物和风景成为他绘画的主题。他的作品曾在新加坡、法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展出。
素材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