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西飞:人生而孤独
我觉得决定读一本书需要机缘,读完一本书的时机也是产生读后情绪的影响因素之一。《夜航西飞》并不在我的阅读清单上,几个星期前我去南京图书馆找书看,想找的书一本也没有找到,失望的同时,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它黑色的封面吸引,简洁、神秘、大方是我对它的第一影响。对于它的名字,我之前在看它的译者陶立夏的文章时,有所了解。于是,我从书架上取下它,把它带回家进行了几个星期的阅读。读完这本书,是昨天晚上,伴随着窗外的大雨,我一个人似乎走完了柏瑞尔·马卡姆的部分人生轨迹。当时,看完这本书,感觉有点难过,通过译者的后记,了解到柏瑞尔在完成这本书后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独自一人的。她重新回到了非洲的内罗毕,继续进行赛马的训练工作。在她去世的时候,她家徒四壁,住在赛马会借给她的房子里。八十多岁的时候,还与入室抢劫的盗贼搏斗。仿佛柏瑞尔的人生在最高潮的时候就渐渐谢幕,独自一人度过了人生中其他剩余的时光。也许晚景有点凄凉,但对柏瑞尔来说,她怎样评价自己的人生我并不得知,我的感受只是基于我接受的价值观以及我现在所处的情景。
《夜航西飞》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讲诉了柏瑞尔·马卡姆从童年到世俗意义上的人生顶峰的历程。柏瑞尔·马卡姆是英国人,于1902年出生,四岁的时候随父亲来到非洲,在非洲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她的母亲,在她五岁的时候带着她的哥哥返回了英国。在她10岁的时候,她曾被狮子袭击。17岁时,她父亲的农场因为气候的原因倒闭,她父亲决定去秘鲁讨生活,而柏瑞尔决定留在非洲,通过训练赛马来养活自己。随后在汤姆的影响下,柏瑞尔成为了飞行员,曾经多次完成非洲到英国的飞行,也是首个独自驾驶双翼飞机从英格兰飞越大西洋到达美国的飞行员。柏瑞尔完成她人生中关注度最高的从英格兰飞越大西洋到美国的飞行是在1936年。回顾柏瑞尔的人生,我只能用惊叹号来表示,即使是在女性更加自由独立的今天,她的行为依旧是令大多数女性望洋兴叹的。但也许柏瑞尔飞行时并没有考虑过她女性的身份,她做这些只是缘于她本性的渴求,并不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作为女性可以怎样。我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女性在对抗自己性别的社会属性的气息。
柏瑞尔在整本书中表达了对非洲的热爱,在她的眼中,非洲文明比欧洲文明更为博大,孕育着一种原始而神秘的力量。通过她的描述,我了解到非洲是充满神秘气息与无限活力的热土,如果要探究文明的另一种可能形式,我们需要去了解非洲。书中也表达了对自然以及动物的热爱,在她的描述下,每一种动物似乎都有了灵魂,有着自己的生存智慧。
之所以说,人生而孤独,不仅是因为柏瑞尔在书中有对孤独精彩的描述,这样的感受更多的是来自于我的人生经历。怎么说,我觉得自从母亲离世,我一直是处于孤独或者独自一人的状态,心门似乎就这样关闭了,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尤其是毕业以来,离开家乡和陌生人合租生活,孤独的感觉好像一个幽灵一样,总是时不时地向我展示它强大力量。母亲离开以后,总是感觉再也没有人可以无条件的爱我,或者说是很久都没有感受到被人爱的滋味,生活不仅孤独,也缺爱。今天在看韩剧《Doctors》,可以说慧静的人生是很糟糕,但我还是很羡慕她,她有一个无条件爱她的奶奶,比起爱情来说,亲情更让我感觉到痛。但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想,人一生当中能遇到一个无条件爱自己的人多不容易,我遇到了,已经很幸运了,就不要奢求太多了。以后的人生当中,也许我得不到爱,但也许我可以去给予爱,高尔基不是说过“给予比获得更让人快乐”吗?学会爱自己,毕竟在漫漫人生路上,自己是陪伴你最久的人。除此以外,也要努力做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一直很自卑,感觉自己把生活过得很糟糕。我会试着与自己的坏情绪相处,努力变得积极起来,过去的永远改变不了,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鼓起勇气面对以后的每一天。
书评写到这里,仿佛变成了自己的加油打鸡血,如何过好这一生,也许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解答。
附上柏瑞尔关于孤独精彩的描述:
我独自度过了太多时光,沉默已成一种习惯。
可能等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你学会观察他人,但你从不观察自己,因为你在与孤独苦苦抗争。假如你阅读,或玩纸牌,或照料一条狗,你就是在逃避自己。对孤独的厌恶就如同想要生存的本能一样理所当然,如果不是这样,人类就不会费神创造什么字母表,或是从动物的叫喊声中总结出语言,也不会穿梭在各大洲之间——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是什么样子。
即便在飞机中独处一晚和一天这么短的时间,不可避免的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线中的仪器和双手,没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