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佛杀佛,遇魔杀魔,不知道这句话有几人懂得

遇魔杀魔,遇佛杀佛

德山宣鉴禅师(公元782年—公元865年),俗姓周,四川简阳县人,他20岁出家,爱具足戒,习北禅,精研律藏,对性相诸经,颇有研究,经常宣讲《金刚经》,被大家称之为“周金刚”。

一天,宣鉴禅师给大家讲佛,一位习佛者说,听了宣鉴禅师的教导,晚上做梦,梦见了我佛在天空中向他招手,在大家看来,这是一种福份,所以,很多人都向这位习佛者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这位习佛者问:“禅师,如果再次在梦中遇到佛,我应该怎么办?”

宣鉴禅师斩钉截铁地回答:“拿起戒刀,把佛杀掉。”

大家对宣鉴禅师的回答感到非常的不解,就向宣鉴禅师询问其中之意。

宣鉴禅师说:“我与先辈祖师的见解不一样,在我心中,无祖无佛,达摩祖师是一个老臊胡,释迎牟尼佛是干屎撅,文殊和普贤菩萨是担粪汉;等觉和妙觉是破除迷执的凡夫,菩提涅架是拴驴马的木桩,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擦脓疮的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坟的鬼,统统不能解救自己,唯一能解救自己的,还是自己。”

众人听了更是惊得发呆。

宣鉴禅师说:“无论你梦中梦到的是佛还是魔鬼,都是你心中的妄想和执著带来的,妄想和执著才是影响我们修行的魔鬼,杀之,对修行者来说,就是解脱。”

德山宣鉴这段话是典型的“呵佛骂祖”,在他的内心中是无祖无佛的,惟存本体心性的真实。因此,他骂达摩祖师是满身狐腥气的老蛮夷,骂释迦牟尼佛是拭粪的干木片,文殊、普贤菩萨是两个挑粪的汉子。“等觉”和“妙觉”本是大乘菩萨修行52位中的觉位,前者是第51位,等似之觉,即去佛的妙觉二等之位;后者是52位中的终极,即佛陀的觉位。这二者都被德山宣鉴说成是破除迷执的凡夫。

“菩提”,是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是通往涅架(不生不死的最高境界)之路,是佛教徒的终极关怀,而被德山宣鉴说成是路边拴驴马的木桩,即永久束缚。“十二分教”,即指十二部经(即佛教经典),而德山宣鉴把经典说成是阎罗殿的鬼神簿,是擦拭毒疮脓水的草纸。“四果”,是小乘佛教声闻乘的修行圣果;“三贤”,是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修行方法;“初心”,即未经深入修行

之心;“十地”,是大乘菩萨修行的十地,必须修十胜行、断十种障碍,证十种真如。以上四果、三贤、初心十地的修行方法,均被德山宣鉴骂作守古坟的鬼。进而认为佛、祖、经典、修行果位、法门等均不能解救自己。那什么才能解救自己呢?只有本心“无祖无佛”,直悟本体心性,才能任运无碍,达到真如佛性的境界。

临济义玄较之德山宣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接引学人时,也常以“呵佛骂祖”的方法化导学人。

临济义玄禅师说:“佛教经典,不过是擦拭污垢的旧纸,佛是虚幻的化身,祖师是老和尚。你还是娘生的吗?你如果求佛,就会被佛魔束缚,你若求祖师,就会被祖师捆住。你假如有所求都必然会陷入苦恼之中,不如无事。

有一些秃头和尚对学人说:佛是最高的真理,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修行,功德圆满后才能悟道成佛。各位参禅的学人,你们如果说佛是最高的真理的话,那为何释迎牟尼80岁时会在拘尸罗城双树间侧卧而死去呢?佛现在何处?显然同我们一样有生有死。”

进而,他又说:“各位参禅的学人,你们如果获得禅教大法的义理,就不要受别人的迷惑,心里心外,遇到迷执便杀。遇佛杀佛,遇祖杀祖,遇罗汉杀罗汉,遇父母杀父母,遇亲眷杀亲眷。这样不拘泥于心外的物相,才能解脱,任运无碍。”

“呵佛骂祖”所包含的不迷信权威和经典的思想,对于中国佛教个性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宋明理学给予了很大的影响,为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等一大批思想家所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