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哀悼
小学开始系统学习诗歌。课本上的第一首诗是邵雍的《山村诗》:“我去二三里,有四五个烟村。亭台六七座,花八九十朵。”当时不太喜欢。我觉得太简单了,就像量词的堆砌一样。我背诗最疯狂最巅峰的时候是初中,没事就抄着反复读。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我有点反感,日复一日训练的应试技巧突然让我觉得很空虚。我不知道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把自己变成一台储存千万首诗的机器有什么意义。
这似乎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越长大越不受控制。我离这古典的风景越来越远了。的确,我学会了深刻理解一首诗,从诗人的生平到逐字的注释。我什么都能数,就是没有激情。很多脱口而出的信息只是一种本能反应的产物。
不得不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符号化并受益了很多审美的东西:诗歌成了印在高考试卷上的精准排版字符,像是被迫安排座位,透露着纸上的拘谨和不安;画作被赋予了“艺术”的华丽枷锁,在博物馆里一尘不染的玻璃棺材里延续了千百年的生命;智能便签被锁在一个旋转的CD播放器里,就像老追踪器承受着生活无法承受的重量...值得庆祝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把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关进笼子,成为了自己的所有物。多么伟大的创举!
生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我们疯狂地得到它,同时又失去它。一个个科技新秀高调登上历史舞台,成功沐浴全人类的目光。相比之下,各种文化符号却无奈地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泥沙混在一起,成为虾兵蟹将的口粮。我们偶尔醒来的时候会提起,但只是叹一声“可惜”,然后就释怀了。央视有一部纪录片叫《守手艺》,其中《服装制作百年情缘》让我特别难忘。一针一线不仅在布料上游走,还能缝制出精美的图案,更具传统,是匠人的深情。就像《霸王别姬》里,如果没有合适的传统服饰,怎么会有勇猛的霸王和婀娜多姿的虞姬?有些人只看未来,选择性忽略过去,这是多么可笑。我们一路走来是不是带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和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壳?如果是这样,那我就为自己感到遗憾了。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起点太高了,我们真的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想触摸星空,享受徜徉在星月光芒中的“浪漫”,我们想实实在在地踏上土地,保持安全感。复兴古典主义的希望很渺茫,但我们是否能在一步两步等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偶尔停下脚步,奋力追赶的传统文化已经是鬓发斑白、步履蹒跚的老人了。
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强调“沉浸式体验”,比如这两年新兴的VR技术。有了VR设备,我们完全可以置身于360度的虚拟世界,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古典主义不妨携手科技“返老还童”,或许真的能赢回年轻一代的青睐。试想,当你翻开语文书,映入你眼帘的不是各种荧光笔让你感到窒息的涂鸦,而是几个文人得意地站在你面前,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抛向你。你惊喜地发现,孟子并不是一个只会唱“他怎么了”的古板老头,他的故事就出自他的口中,“逍遥游”只是他的“废话”之一。当你被电视剧洗脑的时候,包拯突然从屏幕里跳出来义愤填膺地指责你缺乏常识,说他额头上没有月牙疤,明明是个白小生;当你走过苏联的时候,沿街奉承你的不是霓虹招牌。那些房子是真的青砖绿瓦,和冰冷的混凝土看起来很不一样。到了晚上,灯一亮,你发现以前听过的名气,现在都在你眼前荡漾。不知歌者何处拾得琵琶,你才真正明白“花底滑,春难咽”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古典,只是一个生硬的名词,一个没有灵气的死东西。如果我们爱它,我们只是用它的过去来安慰自己。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古典主义的美?应该是时候让它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了。当你徜徉在古镇的青石路上,你会想起一个百年前和你走过同一条路的孤独诗人,走向同一个未知的方向。那天雨下得很大,他没有带伞。当你凝视天边的白月光,你会突然想起“小时候不知月,叫作白玉盘”这句诗。原来,你从未忘记它,只是它在你的记忆宫殿里沉睡了太久:心血来潮的时候,你想拾起一把雨,放在家里,亲近它的滋润,或者感受“留残莲听雨”的深意...有太多的瞬间。它们像你的成千上万个脑细胞一样像坏掉的齿轮一样被丢弃,但你不能否认它们确实存在过,即使它们只有如此短暂的生命。
我们总是忙得没有时间吃早餐,躺在床上,阅读休闲书籍,享受生活,发现美。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我们都不自觉的闭上了眼睛,好像在扮演一个盲人。我们只关注当下,甚至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让自己在未来拥有更丰富的物质生活,就像寄居蟹一生都在寻找适合自己成长身体的外壳。我们的身体长期沉睡在房子里,我们的灵魂和思想又该住在哪里?
古典的伤口,也叫古典的伤口,已经完全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痛。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逃不过它的操控。最后,我们变成了被线牵着的风筝和皮影。
世界上没有屈原。
(不穿越,只是另一个时代的故事)
当屈原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的眼睛已经不是汨罗江的绿水色,而是白色,不是雪白的,更是苍白的。他的头顶不是无边无际的天空,而是只有几米高的天花板。不过是几十平米的小房子,自然比不上金碧辉煌的楚宫。这个月的水费单和银行卡账单都静静地躺在门口,给人施加着无声的压力。
今天不是周末,但还是要照常上班。拖着疲惫的身躯,他机械地穿上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像机床女孩一样熟练地处理着自己的着装。他已经像一个假人模特一样融入了他的直筒西装。让人觉得几千年前的长衫折扇不过是后人发明的小说人物罢了。逃离温暖舒适的被窝,一天的战斗刚刚吹响集结号。他在地铁站台上焦急地排队等候。他之前已经过了四五趟火车,即使汹涌如浪的人群“火上浇油”,他也只能在车厢外徘徊。如果算上这次,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五次迟到了。他那个变态老板肯定会把他的年终奖全扣了,甚至可能会在会上把他拿出来当榜样,以儆效尤。
赶到单位,桌面上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文件夹,旁边的印刷机吞吞吐吐,雪白的纸张狠狠嘲笑着自己的赞助商。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到来。那些勉强称得上同事的人和他在一个房间里住了几个月,甚至不知道他姓什么。屈原突然想喊点什么出来。他感到非常沮丧,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他也想过辞掉工作,自己出去探索世界,但这种忙碌却舒适的生活似乎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让他舍不得放弃。我已经过了三十多岁,但是每个月还是拿着微薄的工资。我还没有结婚生子,但是我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他向窗外望了一眼,河水流过,叹了口气,把头埋进了笔里。
(后记)如果屈原生活在这个时代,他可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上班族,要承受早晚的上下班高峰和老板的无理责骂和惩罚。太多的事情会成为常态,他可能会抱怨,会不满,但他不会再选择反抗,因为根本没有理由,因为大家都比你痛苦。为了生存,为了家庭的稳定,你必须忍气吞声,好好活着。
但是多么悲哀,在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屈原了。
从12公里的构成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