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体育学校

一直以来,我国有着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极大地制约了国产电影的题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影产业的发展。所以一些讽刺片在国内很少见,很难有这样的作品上映。

现在很多体育题材的电影,大多以体育场馆或者人物为题材,拍得很出彩,可能是因为体育和政治无关吧!但其实大家一定心知肚明。不然怎么会出现男足拉臀这么多年的事件,Leap本来叫“中国女排”?

80年代有一部体育电影《高中锋,矮蔻驰》,但它敢拍,严厉揭露官僚主义和社会问题,拍出了很多我现在都不敢拍的电影。

影片以1974为背景,当时四人帮横行。极左思想极其严重,体育和文化不太受重视。主角是这个时代的县体委篮球教练高。虽然他姓高,个子一点都不高,但是他热衷于体育,甚至在文革中吃了不少苦,但是他一直热爱球,热爱人才。

老乡在县城赶集时发现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巨人,第一时间通知了高教练。高在第一时间赶到县城,差点丢了三个婴儿。最后,高教练百般努力,终于找到了巨人的家,在一番纠缠下,说服了这个叫小山的巨人去打篮球。萧山答应的原因很简单,他能吃饱。

希尔在体育场试了一把,如果高得到宝藏,他立即去找希尔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孔队长,要求把这个人交给他。面对这么好的劳动力,孔队长当然不想放人,哪怕高教练胡说八道,除非瓜拉苗。

高向黄寻求帮助,但黄以没有得到上司的指示为由拒绝了他。高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派人送礼物给黄,但还是被他拒绝了。无奈高教练又去找孔队长,不过这次孔队长主动放人了,因为瓜苗都是按照上面指示的路线拔的。

最后,高如愿以偿,把希尔接回家训练他,教他做人的道理。高想让希尔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想把希尔推荐到国家队,所以他想把希尔送到一个更好的地方训练。你知道这打开了他通向一堵墙的路吗?

起初,高教练向黄提出把这座山送到地区集训队,但被他拒绝,理由是这座山不是领导给的。高执意要自己带小山去体校,一路上引来不少人围观,帮忙捡从店里挤出来的头巾,但厉害的店员让他们买。

高带着上山去找杜局长。“小杜”一词引起了杜导演的不满,并以错误的动机和政策要求拒绝了高。看到别人带东西来参观,杜主任愉快地接待了他们。高用回家的车票钱买了一条大鲤鱼,但还是被拒绝了。

没有车费回家的路变得艰难,露宿野外,路上拦一辆车都费了好大劲。

山地训练的问题至今仍是高教练心头的一块石头。他想尽办法给所有上级发了一张自己和希尔的合影和一封推荐信,希望有人能看到这座巨山,得到更好的训练。而此时高教练家里也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粮食都快不够吃了!

省体委拿到信,联系了想邀功的黄,说肖山是他推荐的。黄来到高的家里,口口声声说要亲自送山给省里,省里却指定高送。

在将希尔送往该省的火车上,他们遇到了一位热爱运动的酋长。从交谈中他们得知,长官曾经是篮球队的,现在生病了,被勒令生病的那种。

省城天色已晚,忙着织毛衣的酒店前台不愿意接待,只好住在一家鸡毛店。在这家鸡毛店,大家和高教练聊了起来。有人说:“有千里马,有伯乐,但这千里马是拿不出来的。”一位医生实话实说,“我们普通人,我们的儿子都会说,升官发财最重要。人才也是祖宗。”

终于见到了俞导演,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经过一次交谈,我得到的只是研究的需要。无奈之下,高教练把手表卖了,给小山留了点钱,把小山托付给老同学,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回到家的高病重。病愈后,他不顾妻子的阻挠,去了萧山。这一刻,萧山不辞而别,因为不想看到他没日没夜的辛苦。高最后把肖山从船上叫了下来,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育,告诉他体育的意义,肖山决心好好训练,报效祖国。

两人之间有一段极其讽刺的对话。希尔想唱国歌,高告诉希尔不要唱歌词,只需哼曲子。报纸上说写歌词的人本质不纯。

这时候,扔出去的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省各队的人都来山头了,连想好好研究一下的于主任都亲自来了,甚至还上演了一波抢劫。就在各队忙着抢人的时候,黄的一句“希尔的爸爸是四等分子”把大家都吓跑了。

几近绝望的高说:“我就不信诺大的中国不能有体育。”之后我就拿着小山去北京找机会。我想去看篮球比赛,但是我没有票。凭借着山头的高度,我成功的进去了。蔻驰·高参只在门口蹭别人的广播。

幸运的是,小山在看篮球赛时遇到了他之前认识的那个头。在团长的推荐下,萧山顺利进入国家队。

最后,高教练带着他向团长讨要的旧篮球回到了家。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领导,如余导演、杜导演、黄等,他们充满了道德原则,总是让我很尴尬,没有给我解释。仔细一听,似乎还是熟悉的。他们只争权夺利,百姓疾苦却如过眼烟云。

对官僚主义的揭露如此彻底,甚至全片大部分都在抨击官僚主义,真是敢拍。

电影所讲述的现在还没有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