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红菱的创作背景

《采红菱》改编自江苏民歌,这首歌曲起源于一首江苏地方的民歌,起源地是南京高淳。高淳的民歌《采红菱》(或《采菱角》)原本只有一个基本的曲调,在流传过程中,其唱词、节奏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民歌《采红菱》只有女声调,它是高淳女子的生活写照:在高淳,下湖采摘红菱本来就是女子的活儿。六月水乡,“在曲曲折折绵延十数里的河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碧绿的菱叶。而垂柳飘拂的绿阴深处,飘出一只只菱盆,又将菱叶表面划开了,露出叶子表面下水的痕迹。菱盆中,端坐着一位位姑嫂,她们一边以手上的木板轻轻在盆边拨荡,一边随着菱盆贴在水面或左右旋转、或飘游向前。”

这首歌由20世纪50年代的歌手刘韵和胞姐夏丹合唱,当年十分红。1966年14岁的邓丽君凭着一首《采红菱》夺得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冠军,随后正式踏上职业歌坛。该曲还收录在邓丽君1968年10月1日发行的黑胶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九集》中。

在流行歌曲《采红菱》之前,同时期或者更早些在江苏地区流传版本歌词为:“(齐唱)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甲唱)姐姐她多开心,(乙唱)妹妹她多高兴。(齐唱)就好像两角菱,同根生呀,我俩一条心……”邓丽君版则将姐妹对唱改成了情侣对唱,除此以外,两首歌基本无差。后来在百代公司(邓丽君所在公司)出版的作品上,该歌曲一概注明是由上海著名作曲家(后移居香港)姚敏作曲,陈蝶衣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