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的阅读笔记
这部小说我看过两遍,也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即使我尽可能多地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我想我对它的理解也远没有作者想分析的那么深那么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解读。每一个读者都曾路过作者的灵魂,汲取智慧和知识,然后点亮自己的灵魂。这就是我理解的读书的意义。
要读一本书,先读后写。毛姆于1874年出生于英国。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10岁时,他被送到法国由他的叔叔抚养。毛姆小时候又瘦又矮,说话结巴,经常被大孩子欺负,这让他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人格特征。成年后,毛姆弃医从文,与同伴哈克斯顿四处游历。在旅行中积累素材,写出优秀作品。有人说毛姆是同性恋。但是我觉得soulmate和性别无关。心灵相通的人,可以是知己,但不一定是爱情。41岁时,毛姆与已婚妻子西里尔生了一个女儿,并于次年结婚。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0年。在毛姆的作品中,爱情很难有美满的结局,这大概是他对婚姻失望的写照。
面纱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香港。当时中国正遭受外国侵略,瘟疫在湄潭府肆虐。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愚蠢庸俗。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怀有强烈的仇恨。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英国的细菌学家Walter带着不太了解的妻子Kitty来到了中国香港。在得知妻子凯蒂与香港首席秘书助理唐森·查理(Donson Charlie)有染后,为了惩罚她,沃尔特带着凯蒂深入湄潭府,帮助当地民众求助。面对生老病死,凯蒂认清了查理的虚伪和自私,认识到了生命更高的意义,走上了灵魂救赎之路。在苦难中,沃尔特和凯蒂发现了彼此的价值。凯蒂发现自己怀孕后不久,沃尔特就死于瘟疫。精神重生是一条艰难的路。定居香港的凯蒂经不住查理的诱惑。凯蒂分解自己,告别过去,回到父亲身边,作为自省和自我回归的终结。
这部电影的2006年版本改编了这个情节。在湄潭之家,沃尔特和凯蒂找到了彼此的可贵之处,认识到了更重要的意义,最终放下过去,用真情拥抱对方。沃尔特死后,凯蒂在伦敦遇到了查理。面对查理的诱惑,她坚决拒绝了。凯蒂拉着小沃尔特的手,开心地走开了。在小说中,凯蒂醒来并开始救赎她的灵魂。她认可并同情沃尔特,但她也知道这辈子都不可能爱上他。沃尔特临死前的那句“死的是狗”也说明了沃尔特直到最后也没有把自己从仇恨中解救出来。回到香港,面对查理的诱惑,凯蒂再次屈服于对方。但那一刻,她完全把自己撕裂了,像火一样燃烧。我想这一次对于Kitty来说是涅槃重生的节点,也是从这一次开始,她彻底分解和粉碎了自己的人格,永远告别了自己。我觉得小说的结局比电影的大团圆结局更深刻。灵魂的救赎,精神的重生,注定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而沃尔特和凯蒂最终也无法相爱,这也是爱情的无奈。
毛姆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和刻画,一笔一画,细腻流畅。像一首舒缓的民谣,快乐、悲伤、痛苦的重生都揉进旋律里,轻轻吟唱,引人入胜。故事以叙述的方式串联起来,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同时对人物的刻画也更加立体丰富。
书中对凯蒂的描写特别细腻深刻,尤其是对她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展示。凯蒂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她活泼开朗,虚荣自负。在强势又势利的母亲的影响下,凯蒂一心想嫁给如意郎君。随着年龄的增长,凯蒂的脸色变得苍白,她的妹妹多丽丝也要结婚了。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凯蒂同意向沃尔特求婚,沃尔特对她一见钟情。结婚后,基蒂很快发现沃尔特和自己是如此的不同。她讨厌他的内向、拘谨和缺乏魅力。凯蒂既愚蠢又肤浅。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查理,天真地认为查理对她的爱和她对他的爱一样炽热而深刻。直到她亲眼所见所闻,才意识到查理的真实面目。她决定和沃尔特一起去湄潭府,穿着寿衣,带着绝望的心。在目睹了死亡和生命的脆弱之后,她终于体会到了爱情和肉欲的浅薄。经过修道院的洗礼,她内心干净高贵的部分被激发了出来。她进入修道院参与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赎罪,净化灵魂。在这里她看到了美好,看到了奉献,看到了善良,看到了依赖,看到了感恩,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和与快乐。她终于看到了沃尔特的聪明、绅士、责任以及各种她不在乎的美好,也发现了沃尔特的深情和痛苦。她希望他原谅她,不是因为她需要他的原谅,而是她不想让他陷入痛苦的困境。那一刻,我终于看到了Kitty的成长和成熟。她以一种更明智、更健康的精神看待这个世界。我从中感到解脱。那个愚蠢,虚荣,浅薄的小猫醒了。她不想说谎,对未来也没有期待,但她依然怀着一颗向往和平的心热爱着这个世界。她渴望自由地过一种干净健康的精神生活。
与凯蒂相比,沃尔特在书中的形象单薄,却更有深度。他性格内向,害羞,不善言辞。他对实验室里的微生物感兴趣,却不理解妻子想要的浪漫。他害羞内敛,但他真的很爱她。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但是沃尔特的一见钟情不止于此。“我对你不抱任何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头脑,但我爱你。我知道你的想法庸俗平庸,但我爱你。我知道你只是个二流的人,但是我爱你。回想起来真可笑,我是多么努力的想让自己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又是多么渴望掩盖自己不无知不庸俗不愚蠢不八卦的事实。我知道真正的智慧会把你吓跑,所以我到处给你看,我和你认识的那些男人一样愚蠢。”他爱她,深深地爱着她。这样的爱是如此珍贵,以至于当凯蒂发现自己背叛了他,他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他要她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从来不看她的眼睛,用绝对的冷漠和嘲笑对待凯蒂。即使他知道凯蒂已经走上了救赎觉醒之路,他依然无动于衷。第一遍和第二遍读的时候,我无法理解沃尔特的各种行为和语言。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沃尔特是个聪明人,而且不吝啬。也许并不是我一开始就无法原谅Kitty,而是更复杂的感情。他的心又苦又嫩又冷,爱恨情深。他深受爱情和黑暗的深情和仇恨之苦,起初他想让凯蒂毁掉她的生活。在他生命的最后,当他听到基蒂说“亲爱的”时,泪水从他干枯的脸上流了下来。死的是狗。看完沃尔特,深深喜欢,心疼。沃尔特把高贵的东西注入灵魂,不允许玷污它,但是复仇的黑暗扰乱了灵魂。他品质高尚,工作出色,对绅士很好。以前,她不了解他,所以不爱他。后来,她理解了他,但只有同情,没有爱。我一直在想,如果沃尔特没有死,瘟疫也结束了,他们能否在经历了生死与救赎之后,给彼此一个真正的拥抱,守护彼此干净的灵魂,直到死去。
在沃尔特的印象中,查理是一个卑鄙的人。他长得帅,多才多艺,谦虚善良,乐于助人,工作出色,充满人格魅力,近乎完美。但这一切都只是他维护形象,掩盖内心的伪装。查理虚伪,自私,不负责任,真诚。对于Kitty,他只是贪图美色,满足肉欲,享受Kitty的崇拜和迷恋。一旦涉及到利益,他毅然选择牺牲Kitty。对于他的妻子,他可以帮助自己,因为她的家庭背景和她的智慧。对于自己的未来,他会和她在一起一辈子,却恬不知耻地说“人的内心不会因为看不到的东西而悲伤”来为自己的不忠开脱。他只爱他自己。他厚颜无耻,毫无底线。Kitty回香港后,他不耻下问地夸Kitty“你穿丧服更漂亮”。他引诱基蒂不仅是为了欲望,也是为了报复他受损的自尊。他希望凯蒂和他一样脏。
真爱永远珍贵,深入灵魂。只有高尚的灵魂才能拥有高尚的爱。和谐的婚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爱和责任的结合才能导致最完美的婚姻。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努力保持一颗干净的灵魂对人生是多么重要。爱情是珍贵而稀有的。如果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如果没有,那就用心去寻找高尚的品质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