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历史」碾子山区历史沿革(下)

碾子山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早在1930年~1931年,碾子山区就有所谓“白党”和“中国青年党”、“全国工农兵苏维埃大会”等进步党派组织活动。他们传播进步书刊,“印刷传单”、“宣传赤化、提倡***产”,东省特区第四区博克图警察署曾多次明令碾子山派出所予以侦防、查禁。

1932年10~12月,驻扎在碾子山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简称救国军)二旅一团和四团,全员参加了由著名爱国将领苏炳文和张殿久组织发动的“海满抗战”。在这次震惊中外的海满抗战中,救国军将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时,他们不仅先后被调往富拉尔基增援救国军阻击日军,还在城区东部的两座山头上修筑了海满抗战第三道防线阵地。富拉尔基第一道防线和朱家坎(今龙江县)第二道防线先后被日军攻破后,英勇战斗了20多天、伤亡惨重的救国军被迫撤退到碾子山第三道防线阵地。接着,在日伪军各兵种一齐猛烈围攻碾子山时,他们仍奋不顾身,顽强抵抗,但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被迫向西南且战且退,以游击战方式进入索伦山,后加入冯玉祥将军的部队。在这次抗战中,救国军***牺牲3 600多人,负伤2 500多人。这次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它确是继马占山江桥抗战失利后,又一次中国人大规模武装抗日的壮举,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早打响反法西斯战争的著名战役之一。

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以下简称联军)嫩江军区司令员王明贵指挥的人民军队,消灭了盘踞在碾子山的土匪,解放了碾子山,建立了龙江县碾子山区人民 *** 。5月,嫩江省工委派部队干部柳星任碾子山区中队教导员,其秘密身份为 *** 碾子山区委书记。柳星一面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加息”、酝酿“土地改革”工作,一面秘密进行党的组织建设。9月,柳星遵照上级确定的党建原则,首先把在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孟广钧、高勤、高豁然3人秘密发展成为碾子山区第一批 *** 员。当时,由于处于战争和匪患状态,为了保证安全,尚未组建党支部,党员均与区委书记柳星保持单线联系。翌年2月,又在滨洲线铁路364公里里程碑右侧吉新河火车站的一所俄式房屋内,秘密建立了由8名党员组成的全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四架山村党支部。

解放初期的碾子山区形势复杂,土匪活动猖獗。王明贵领导的联军和孟广钧为首的区中队,在碾子山周边的郭狄坑、三皇庙、四架山等村屯,进行了多次激烈的剿匪战斗。战斗中,联军和区中队的干部战士英勇作战,乘胜追击,众匪徒狼狈不堪,节节败退。最终,彻底消灭了“黑六旅”、“黑七旅”、保安军、反动教会红枪会和“德源”、“老来好”、“花蝴蝶”、“北海”等多股土匪,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马匹,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位置地貌

碾子山区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7个辖区之一,始设于20世纪50年代。位于齐齐哈尔市西部,东、南、西与龙江县相连,东北与甘南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扎兰屯市毗邻;城区北部的金东北路界壕边堡(亦称金长城,俗称边壕)是碾子山区的边界,也是齐齐哈尔市和黑龙江省的西部边界。碾子山区***辖4个街道,20个社,9个村,52个自然屯,总人口8.2万,总面积357平方公里,与中心城区之间隔着龙江县,相距公路110公里,铁路113公里,是齐齐哈尔市的一块“飞地”。

碾子山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麓余脉,约3∕4的地表为低山丘陵,大小山头***有170多个,其余的1∕4为雅鲁河低漫滩,是齐齐哈尔市辖区中唯独一个不在松嫩平原之中、有真山的区。境内低山丘陵绵延起伏,既有市区第一高峰大黑山和第二高峰碾子山,又有嫩江水系流量最大的支流雅鲁河。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区境南北宽,东西窄,中心部位稍有凸起,呈不规则菱形状。

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编辑综合整理自碾子山区人民 *** 网

碾子(1)山区(1)龙江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