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社会评价
没有热点可以呼之欲出,选谁都是穷人。
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突出特点是,一旦提名名单出来,你看不到谁会是赢家。这并不是因为竞争太激烈,而是好像每个竞争对手都不差,只是近乎霸气,不能修成正果。
以最佳影片为例,《好汉》充满老港情怀,但群众反响一般;《迪·徐人杰的天堂帝国》在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有票房,但毕竟不是徐克的巅峰之作。《叶问2》不输《叶问》第一部,但香港电影界给同系列电影最佳影片的时间有多短?《剑雨》优于精致,但有些歌曲高和寡,不具有示范作用;告密者并不比目击者更好。是部好电影,但也只是好。
以上五部电影从质量上来说各有千秋,但无论谁拍都让人觉得惋惜。与去年的《十月刺客》和《岁月神偷》相比,今年虽然看似百花齐放,却缺少一部领袖品质的电影。恰好最佳导演的提名人是以上五部电影的导演,症状和最佳影片的一样。
在男女主角高调方面更是明显。即使从提名名单中,也很难选出让人心服口服的最佳男女主角。至于男主角,《孔子》中的周润发和《穿越轩尼诗》中的张学友,因为影片本身的口碑和分量,并不具备竞争力。梁家辉在李小龙中的角色介于男主角和男配角之间,提名大概是努力的表现。张家辉凭借《证人》获得了最佳男主角,但这次在《线人》中,虽然场面不轻,主要戏份都在谢霆锋身上,但谢霆锋虽然演得好,但还是几乎无足轻重。此外,梁家辉凭借《迪徐人杰帝国》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口碑相当不错。早前获得一些协会奖项最佳男主角的泰迪·罗宾凭借《勇敢者》入围最佳男配角。
至于女主角,相比往年大陆女星横扫金像奖的盛况,今年可以说是本土制作的一次翻身仗。五位提名者中,除了汤唯,其余四位都来自香港。Ar Fi的《分手俱乐部》清新可人,好评如潮。但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到值得被胜利者嘉奖的地步。汤唯只是想在穿越轩尼诗时碰碰运气。我相信这个金像奖和早前的金马奖是一样的。她只是跟着她跑。杨千嬅在《志明》和《春娇》中的表现给她带来了不错的人气,她的情况和Ar Fi差不多。刘嘉玲在《迪·徐人杰帝国》中的身份显然是客串明星,被提名最佳女主角有点尴尬。当然,去年的最佳女主角惠英红凭借《鬼子来了》同样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何超仪在维多利亚一号出门值得表扬,仅此而已。
三十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没有一两部顶起门面的支柱级电影,没有一个情不自禁站起来鼓掌的最佳男女演员。这就是这个提名名单带来的尴尬。
香港人舍不得丢感情,大家都爱内地市场。
相比前两年内地电影人大规模冲击香港电影金像奖,普通话获奖者一次次出现在领奖台上。这两年,奖项的政策明显是“向内”的。
事实上,这两年,香港电影人进军内地的势头有增无减。你找不到一个不合拍的香港导演——如果有,那只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吸引内地电影人。你找不到一个不合拍的香港演员——如果有,也只是因为知名度不高,潜力不够,所以没入选。
不过这两年奥斯卡金像奖更注重港式情怀。虽然第28届最佳影片颁给了商业上大获成功、口碑也不错的叶问,但从奖项归属和现场反响来看,《天水围的日日夜夜》才是最大赢家。第29届的情况和第28届差不多。最好的电影是《十月围城》,叫好又叫座,但打动观众的是《那些年的小偷》。
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机制类似于奥斯卡。第一轮:每个奖项的前五名获奖者由香港电影金像奖投票人和第一轮百人评审团选出,进入第二轮评选。这些投票人和评审团成员主要来自导演协会、作家协会等各种协会和其他专业人士。第二轮:由「第二轮五十人专业评审团」及金像奖十三位成员,连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成员,选出得奖者。相比台湾金马奖十几个评委闭门开会,以及大陆很多电影奖项的不透明,金马奖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大部分香港电影人都把金马奖当成自己的事情,至少会尊重和重视。
在过去的30年里,亚洲的电影奖项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知名度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奥斯卡金像奖在其颁奖过程中能够继续做到娱乐性和公平性并重,并进一步吸引内地精英,那么成为华语地区的第一个电影奖项并不难。就像香港电影人现在在内地如鱼得水一样。但近两年来,面对崛起的内地市场,金像奖一直徘徊在《我爱香港》和《京港高速》之间。
以今年的提名名单为例。公布后,质疑的声音很多。一方面,有些人称赞奥斯卡奖的全面性。虽然有《人间喜剧》等一些遗产珍珠,但也有惊喜。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奥斯卡金像奖对成功商业电影的重视也成为了众多媒体和评论者的靶子。这就是今天奥斯卡金像奖的矛盾。它想保留港式情怀和香港电影人的尊严,也想和庞大的内地市场开个大party。
站在30岁的年纪,也许是时候让奥斯卡金像奖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聚焦在哪里了。一个中国电影奖能做到30岁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再进一步做下去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