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腰舞蹈”,是怎么来的?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绿腰舞蹈?其实在唐代的时候就有了,当时的诗人李群玉还专门的写了一首诗,就是描述了当时的女子跳绿腰舞蹈时候的影像,所以现在才流传了下来。绿腰舞蹈其实就是指的一种类型的舞蹈,对于腰部的动作要求是比较高的,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肚皮舞,腰部动作比较多。?
绿腰舞蹈一般都是女子独跳的,而且这种舞蹈对于身体柔韧性要求很高,舞蹈的乐曲一般都是从慢到快的,节奏分明,在唐朝的时候比较著名的乐曲,比如《水调》、《琵琶行》等都是很有名的绿腰乐曲。由于这种舞蹈可以展示出女子的柔美和轻盈,因此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
而且要跳绿腰舞蹈的话,就需要精通唐代的诗歌乐曲,所以说它现在就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传,如果想要跳绿腰舞蹈的话,至少对于唐律是非常了解的,这也让唐朝的诗歌可以流传下来,因此这种舞蹈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传,不仅仅是因为这种舞蹈快要失传了,更是因为它的唐律背景。
其实只要是会跳舞的人通过专业的训练,也是可以跳绿腰舞蹈的,只不过这种舞蹈对于细节的要求更高,不像现在的舞蹈要求力量,这种舞蹈更侧重于展示女子的柔美。通过舞者腰部的舞动和柔美表现出来。在古代的时候一般文人墨客才会欣赏绿腰舞蹈。
而且绿腰舞蹈在舞蹈的分类上面也应该算作是古典舞,跟现代舞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近些年来街舞和现代舞比较流行,所以说传承古典舞的舞者越来越少,绿腰舞蹈之所以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传,也跟传承人变得越来越少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