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测试效应,学习后测试几次效果好

根据测试效应,学习后测试3次效果好,比如:

学生在读完文章 5 分钟、2 天、1 周后就文章阅读理解接受考查(没有反馈)。5 分钟之后考查,学习材料完胜测试,但其他时刻后就不一样了;然而学生认为,无论何时接受考查,学习都胜过测试一筹。1 周之后,测试成绩为 60%,而学习为 40%。总结:与学习相比,测试更能改善记忆。所有人(老师&学生)“觉得”恰好相反。

测试效应是指当学习期间有一部分时间用于检索要记忆的信息时,往往会增加长期记忆的发现。这种效应有时也被称为检索练习、练习测试或测试增强学习。检索练习可能是指测试效应的最佳方式,因为与检索相关的测试的好处并不限于测试。它可以是更广泛的,如闪卡或测验。

测试效应对记忆的影响应该与更广泛的练习效应区分开来,在《APA心理学词典》(2007)中的定义是 "因练习或重复任务项目或活动而产生的任何变化或改进"。测试效应一词有时也被用于更一般的意义上,《牛津心理学词典》(2003)将测试效应定义为 "参加测试对被测试者的任何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测试复杂度"。

"开发个性和智力测试的心理学家希望避免实践效应,而与教育工作者合作的认知心理学家则开始了解如何利用测试----不是作为评估工具,而是作为教学/学习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可以测试自己对要记忆的材料的认识,而不是只读或以其他方式被动地学习材料。例如,学生可以使用闪卡进行自我测试,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反馈。当测试的材料难度大,需要努力,检索成功率高,测试后给予正确答案的反馈时,测试效果对长期记忆有较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