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为什么要作死偷袭美国珍珠港呢?
日本作死偷袭珍珠港,直接起因是倭寇不知天高地厚,总觉得自己有天照大神护体,就没有日本打不赢的对手。但如果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是因为侵华战争的不顺利。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因为侵华战争,导致其在战略上陷入了一个死逻辑。
当初日本打中国,是为了抢资源和移民。但是打了四年半,始终打不下中国,只能打下半个中国。国民政府坚决不投降,日军就始终不能集中力量去干别的事(侵苏)。并且更让日本高层头疼的是,当年的中国实在太落了,日军攻城略地的开销和通过战争掠夺的财富,完全不成正比。
这就好比现在的美军打塔利班一样。一枚价值百万美元的导弹炸在了一顶仅值十美元的帐篷上。从经济角度来说,谁血本无归,一眼就看得出来了。
关于侵华战争拖累了日本经济,这里就不详细赘述了,下面只说一个基本情况。
1939年底,为了搜刮民力,保证日军在中国的战争开销,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道《价格等统制令》。此文件一出,连首都东京的街头都看不到出租车了,因为日本政府没有多余的石油给老百姓用。到了后来,全日本都开始强制实行配给制,比如穿的衣服、吃的稻米、用的木炭等生活所需品,都要靠政府配给。这就导致了黑市横行,日本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更重。
这个情况在当时日本人看来,简直是莫名其妙啊!没有侵略中国前,虽然日本人也不是很富裕,但是起码吃喝不用愁,有钱了还能下个馆子,喝点小酒什么的。而侵略中国后呢?老百姓居然还越打越穷了。这种赔本的战争,打的有什么意义?如果再这么继续打上三四年,是不是就要开始吃土了?
注意了,这个现象完全是因为侵华战争导致的结果,当时美国还没对日本禁运。日本的尴尬境遇与美国禁运无关。
面对这种颓势(越打越穷),日本从中国战场抽身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日本具体要怎么抽身呢?当时有两个选择:
选择一:及时止损,就像后来美国果断撤出南越一样,放弃中国关内的所有占领区,退回全面侵华前的占领线。慢慢恢复实力,伺机卷土重来。
选择二:继续扩大战争,选择与苏联或者英美开战。直接去抢英美控制的东南亚,缓解燃眉之急。
首先,这一条是可行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毕竟战争打了四年,可谓是赔惨了。想加注翻盘,是每个人在内心里都有的潜在赌徒思维。不是每个人都有逆天的克制力的,能克制住自己加注翻本的欲望。
其次,第二条很难抉择。打苏联符合英美对日本的预期,但是不符合日本的利益(苏联的西伯利亚对日本也没有什么价值)。
这里额外再说一点。当年日本敢侵华,是因为英美默认不表态。如果英美死保中国,日本是不敢全面侵华的。而当时英美之所以要牺牲中国,纵容日本全面侵华,原因是英美两国认为当时的中国太穷,没有战略合作的价值。英美把中国视为亚洲的波兰,一心想牺牲中国的利益,以此换取日本北上攻击苏联。这就如英法在欧洲牺牲捷克、波兰的利益,把德国祸水东引苏联是一样的。
然而事与愿违,日本的侵华深陷泥潭,没有能力去打苏联。这一下日本就尴尬了。
对这种尴尬情况,日本坚决反对南进的石原莞尔就表示过,他认为一定要打苏联!
因为打苏联,打不打的赢是一回事,但只要打了,日本就起码不会跟英美结仇。哪怕后面苏联来寻仇,英美也不会坐视不理。
但如果贸然去打英美,那就必然要死。因为苏联是不会保护日本的。不仅不会保护,肯定还要找机会在日本的身上踩上几脚。
比如二战后期苏联抢了日本的北方四岛,一直到现在都不还。美国当年死伤几万人拿下的冲绳早就还给日本了。这两国对日本的威胁,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可是,日本高层普遍短视,不理解石原莞尔这种北上派的思路。他们更倾向于南进,因为南进可以迅速占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缓解日本的压力。为此,日本当时也设计了一个南进的具体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日本先吞并法国和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两国都被德国灭了),暂时不刺激英美。可问题是,英美不是傻子!当日本出兵强占了法属越南北部时。英美就感到了唇亡齿寒之感,苗头不妙啊!
于是美国开始转变态度,警告日本,并逐渐削减日本的商品进口。
这一下好了,之前是打仗越打越穷,没钱买进口原材料,所以要想办法弄钱。现在是人家不卖了!有钱都不卖了!这咋整?
若是换作一般国家,面对这种情况肯定是选择退让,毕竟美国惹不起。可日本人不这么想问题。当年打大清,打沙俄,日本都是富贵险中求,才换来自己在二十世纪的国际地位。现如今又要赌上国运,再一次富贵险中求了,日本人哪里能退缩呢?
并且,当时的日本完全就是个邪教国家,老百姓支持政府搞侵略,是因为信任政府在海外能抢到财富。现在财富没抢到,居然还想停战罢兵,这老百姓哪能忍?忍了不就表示自己这几年的活罪白受了么?谁要是敢叫停战争,谁就是天诛国贼,会被军民一心给搞死。
于是日本也就不吃美国的那一套,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决定孤注一掷,打到东南亚,抢钱抢粮抢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