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机A380一架高达16亿,乘坐舒服吗?这么贵的飞机,能回本吗?
中国应该趁机买断380整机的生产和技术。对快速发展我国的航空事业大有可为!而且该飞机乘坐舒适又快又稳。中国才购买了5架A380,还是国际贸易关系卖回来的,现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开始淘汰380了!航空公司买飞机是在截现金流,也不是一次付清,只要有资金流入,而且流入的资金在滚动,长远来说就是盈利。有飞机场的地区对地方形象,经济拉动作用都不是简单用飞机票价的亏损来计算的,所以有的航线亏损地方政府会托底的。
航空公司的成本项目很多,按每条航线算,每条有多少飞机,配备有多少司乘人员?地勤服务?机场租赁费?维修保养成本(飞机保养很重要且密,一个月至少一次大检修),还有航线使用费?排放费?这些成本可比一架飞机购买单价以使用20年为限简单折算之后的折旧成本高得多。坐过一次空客A380一800,阿姆斯特丹一一广州。A380国内只有南航有5架,而且只飞国际远航航线。美国不买A380是因为美国有波音,波音的竞争对手就是空客。且空客的油耗并不比波音高。
说不好坐的,没有坐380的头等吧,一定要坐,坐380不坐头等,就是中了头奖不去领。特别是像我以前一样的飞行狗,里程过百万的,直接换。以前380飞广州到上海,广州到北京,我每次都换,舒服。关键是头等都是一个价,但320,737哪个不是头等,380的才是头等,747是旧头等,787哪个是真科技假头等,说787假头等是因为。头等就一个标,座位真的宽,飞机真的稳,就是真头等。
根据空客公司公布的数据,空客A380每百公里油耗为2090升,而波音747的百公里油耗约1600升,在油耗上,空客A380就输了。 不仅如此,波音747空重仅170吨,而空客A380的空重达到了277吨,这让空客A380的飞行成本进一步提高。油耗不能那样算,你怎么不说380的载客量比747多呢,平摊到每人头上并不多,380最大的优势就是跨洲际飞行,油耗极为友好。380油耗最高是起降阶段,所以航线越长380越有优势。
现在一线城市的机场(主协调机场)吞吐量接近饱和,那么我们做一个假设,经济持续发展,坐得起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一个城市飞机的吞吐量是有上限的。那么最有效率的方法是什么?新建一个更大的机场吗?不,我认为是换机型。未来的某一天,我航司拿到了飞北京的时刻,很多人买,我是拿90座的庞巴迪飞吗?拿150座的320飞吗?不,是拿500人的380飞。它一开始就带着世界上最大的梦想而生,它可能更多的是一台属于未来的飞机。
以前枢纽机场客流量越来越多是因为技术和客源的原因,二三线城市要长途旅行只能往一线城市挤,所以当年747客机才会那么成功,但是随着ETOPS和经济的发展,诞生了787这种点对点模式,二线城市也可以开通洲际航线再也不用往枢纽机场挤了,而且现在还有了高铁,很多二线城市还给了洲际航线每年每条上亿的补贴,枢纽机场的客源反而被抢走。而且就算枢纽机场拥挤换A380也一点都不经济,巨大的机身=巨大的升力=巨大的尾流,结果就是尾流间隔过大严重影响起降班次反而降低吞吐量。
正常一天的飞机一天北京到深圳这种长度的航线至少飞两个来回!正常年份(疫情之前),南航的a380航线是广州-北京-洛杉矶,第一天去,第二天回来!现在南航用A380飞国际航线,广州飞美国,空机去满座回,平均票价三万左右,装500人,一趟就净赚一千万以上!380就是法国人脑子一热想给美国人露一手想法的产物,对标就是747,在设计之初,波音就出了报告,认为市场不需要巨型客机,并宣布不在研发比747大的客机,空客认为是忽悠,于是跌跌撞撞好多年,380终于上天了,过了最开始那几年的新鲜期,发现380真的不适应市场了,航运业已经由枢纽对枢纽转为了点对点的模式,法国人的骄傲不得不惨淡停产,而波音787则大行天下。
关键是对国际航空市场预测有误,现在发展空间是点对点飞行,无需中途转机,所以各大航空枢纽中心的地位下降,无法满足空客380这样的大飞机上座率,反而是载客率300人左右的飞机更满足市场需求,上座率高,盈利性好,空客380研制费高、各种成本高、上座率又不好,亏损严重当然市场需求减少,导致量产减少,最后只有停产了、当然了如果在保证上座率的情况下,这款飞机还是非常实用的,它代表了现阶段航空科技发展水平,同时也提醒任何高科技产品如果市场定位不准也会黯然谢幕。
静态地说,收支持平就已经可以回本了。 不过,你没有计算财务成本,就是利息。如果购买飞机是贷款的话,银行是要赚利息的。即使是自己的钱,这些钱不买飞机的话,存银行也能挣利息。所以动态地计算,要包含利息。单个飞机首先不会每天只飞一班,正常的国内航班,一般情况下每天是按四个航次来排计划,远途的话也会排到三个航次,这样每天出的人工费和基础设施费是基本增加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