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粒结构
因为胶粒的大小介于 1~100nm 之间,故每一胶粒必然是由许多分子或原子聚集而成的。我们往往将组成胶粒核心部分的固态微粒称为胶核。例如用稀 AbNO3 溶液和 KI 溶液制备 AgI 溶胶时,由反应生成的 AgI 微粒首先形成胶核。胶核常具有晶体结构,它很容易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组成与之相似的离子而使胶核带电,因此,胶核实际上应包括固体微粒表层的带电离子。
胶核表层荷电后,留在溶液中的反离子(即与被胶核吸附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由于离子静电作用必围绕于胶核周围,但离子本身的热运动又使一部分反离子扩散到较热的介质中去。可见,一些紧紧地吸引于胶核近旁的反离子与被吸附于胶核表层的离子组成"紧密层",而其余的反离子则组成"扩散层"。胶核与紧密层组成胶粒(Colloidal particle),而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离子组成胶团(micelle)。胶团分散于液体介质中便是通常所说的溶胶。
用 AgNO3 稀溶液和 KI 溶液制备 AgI 溶胶时,其胶团结构式可以表示为:
有关双电层的模型请参考电化学中"扩散双电层"部分内容。以下仅介绍滑动面和 ζ 电势。
滑动面是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呈现在固液交界处的一个高低不平的曲面,它位于紧密层之外,扩散层之中且距固体表面的距离约为分子直径大小处(见图13-17(动画观看))。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ζ 电势。有时也称为电动电势,这是因为只有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有 ζ 电势,可见,ζ 电势是滑动面存在的结果,而滑动面是 ζ 电势产生的基础。
当电解质的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使 ζ 电势在数值上变小,如图13-18所示。当电解质的浓度足够大时,可使 ζ 电势为零。此时相应的状态,称为等电态。处于等电态的粒子是不带电的,电泳,电渗的速度也必然为零。此时,溶胶非常容易聚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