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的影评
《银翼杀手》观后感
看完《银翼杀手》到MTIME网上去找影评看,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认为好看的人把这部电影捧上了天,认为不好的人,把这部片子贬得一无是处,摄于二十六年前的《银翼杀手》,虽然已经被许多权威电影机构认定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但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声音连绵二十多年依旧争执不休。
这部电影是拍过《角斗士》的雷德里·斯科特大导演继1979年《异形》之后贡献给科幻片的第二部里程碑式作品,拍完伊始刚在美国本土放映的时候,因为其阴暗压抑的影像风格和缓慢凝重的节奏而掌声寥寥。但是随着时光流逝,这部电影因为他在科幻电影中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爱戴,在许多无聊的科幻电影排行榜上,它一直就没有跌出三甲之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欣赏趣味,同一个审美客体在不同的审美主体中会有不同的艺术体验这很正常,但是做为我个人来说,这部融合了侦探片刺激悬疑的充满想像力的科幻电影简直完美无暇。各个电影元素都有异乎寻常的成就,即使受科技进步制约的特效处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几乎没有任何破绽。
而这部电影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在一个看似荒唐的故事框架下,导演对人类***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讲述了科学、伦理、生命、本能、爱与恨、生与死的诸多问题,还涉及到了灵魂,即永恒,以及生命的最终归宿和身份的自我认同,使那些已经习惯用眼睛和耳朵来欣赏大片的电影观众重新把心灵武装起来,来静静体会来自机械文明制造的虚幻光影带给我们的深切感受。
斯科特对画面惊人敏感成就的影像风格还为以后的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影像模式,由他创造出的乌烟瘴气、永远灯火阑珊的未来世界,被后现代理论称为“奇观社会”的“真正的沙漠”。 我们在许多科幻电影甚至魔幻电影中经常会看到这部电影的影像痕迹。
刻画人物时,斯科特很少用远镜头和中镜头,在银幕的炫眼的光亮之下,大量的近镜和特写使演员无法掩藏起自己的内心,这对演员的演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扮演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国好莱坞最伟大的演员之一,与我最喜欢的电影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和艾尔文.帕西诺齐名。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一个银翼杀手奉命追杀六个违背人类意志冒险骑劫太空船回到地球的人造人,这些人造人与真人无异,虽然生性残暴,却对自己只拥有的四年生命充满着渴望和留恋,他们返回地球只为了寻找长寿的方法,想拥有一个正常人的权力。哈里森.福特在追杀的过程中不断陷入迷茫,人造人是人吗?他们拥有与人类无异的思想感情并且比人类更加优秀,应该是人,如果他们不是?那么我们自己是什么?特别是当他碰上高贵美丽的女复制人,在她的帮助下侥幸脱身以后,哈里森.福特的迷茫加深了。哈里森.福特把这个进退两难杀手的困惑和窘迫用眼神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这个角色具有了打动人的悲剧性力量。成为电影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之一。
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都是如此的出色,观影以后让我感到巨大的精神满足,我本可以和那些悠闲的生命一起投身于物质文明制造的各种狂欢中,却唯独钟情于面对屏幕坐在黑暗的一隅,为那一烧就着的透明胶片倾情一生,就是因为有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不断地用天才思想在电影的时空转换中把我带入艺术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