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尚志平壤之战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中朝联军在平壤打了一场围剿日军的攻坚战。万历二十年,日本郑泰大臣丰臣秀吉出兵攻打朝鲜,占领平壤。在朝鲜国王的要求下,明朝任命李为知府,率领四万多军队援助朝鲜。次年一月初六,五万多中韩联军进入平壤。日本将军小西行长率领24000多名士兵坚守阵地。李三面围城,在城东设下伏兵。

双方先在牡丹峰和平壤门口进行了三次小规模冲突,互相试探。

1月8日上午,平壤攻坚战正式打响。李命令所有部队集中战斗,在战斗结束前不准砍下敌人的脑袋(在古代,得人头是战功)。战斗开始后,明军开炮攻城。“天地山动,野田昏黄,烟升天,数十里外。火箭空织,火烈,树燃。”日军在城上竖起红白相间的旗帜作为联络信号,依托城池拼死一战。“弹丸如雨,刀枪皆向外刃,森林如刺猬。”在明军进攻受挫时,李亲自率领二百将士到大门口,将一名逃跑的士卒斩首,并严令其前进,并大声喊道:“谁先登上飞机,赏银五百两(说五千两)!”在总司令的鼓舞下,明军奋勇出击,或背枪,或爬梯子砍杀守城日军。战况激烈时,李跳下马背,“上前做了个城头,周围众人见了,一齐向前。”

姬神营副营长罗尚志,绰号“罗前进”。他勇敢而不寻常,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拿着戟。他爬上梯子,用毯子门袭击了塔楼。日军扔来一块巨石,击中了他的腹部。罗尚志还在打,几个浙江兵跟着上城,扯下日本旗,在城里插上明军的旗帜。

日军鄙视进攻南门的韩军。祖成勋首先带头与朝鲜军交锋,然后率领他的部队卸下盔甲,展示自己的战甲。日军大惊,迅速分兵增援南门,但明军早已攻下城楼。与此同时,明用大炮砸碎城西的七星门,李儒砸碎毯子门,杨远砸碎普通门,各路大军为胜利而战,与日军展开巷战。游击将军吴伟忠在攻打牡丹峰时,胸部中弹。他仍然喊着出价,带领他的部队征服了高峰。战斗中,李的坐骑被日军子弹击中,改骑战马再战。那匹马掉进了峡谷,跳下缰绳,继续前进。日军抵挡不住盟军的猛攻,残余部队撤退到遍布全城的堡垒里,以保卫自己的阵地。明军进攻,用火焚烧其密密麻麻的窑土城堡,将小西行长包围在浪漫亭土窑洞里。

当时战场形势异常复杂。明军后方日军大友伊通部6000余人随时可以从凤山进攻,平壤日军拼命不打,异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李命令俘虏的日军解送一封信给,使其弃城投降。要求明军撤围以弃城,命令李撤走所有朝鲜军队。密令李宁、祖、葛等明朝将领领兵埋伏在大路上。半夜,小西行长带领残兵逃出城,被明军半路截住,斩获359头。两人被活捉。朝鲜将军叶正俘虏了120号日本人头。

经过一天的激战,日军损失惨重。当小西行长看到没有援军时,他故意突围。他命令一个叫石垣川介的战士脱下盔甲,穿着单衣爬上一座高楼,冒着明军发射的弓箭炮弹,侦察出一条具体的突围路线。此时,为避免进一步围攻,增加伤亡,李又派使者要求日军总司令撤出平壤,当即答应,而“不足五千”的残部撤出平壤(川口常茹《韩伟路略》(卷二),狼狈南逃。明军和韩军拦截并伏击了部分南逃的日军,随后收复了黄海、平安、京畿、江原等地。

据统计,明军仅俘虏日军团长就达1647人。但是,日军的总伤亡人数还不止这些。加上被炮火轰击、硝烟燃烧等原因致死的,总损失超过一万人。明军阵亡796人,受伤1492人(宋应昌《收复平壤开城功勋》)。平壤之战,共俘虏日军1250人,其中日军将领25人,活捉2人,俘虏马匹2985匹。解救被朝鲜俘虏的1225男女(朝鲜《重建番邦史》)。日军被烧死无数次。臭气熏天。其余的跳进城市淹死了。朝鲜大臣刘诚龙曾在其著作《刑刑录》中称赞明军的战役“其军事力量和胜利速度都是空前的”收复平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整个朝鲜半岛的战局已经逆转。

平壤之战明朝联军获胜,三都之一失而复得。300年后日军才有机会再次踏足平壤。此役,日军第一军团损失惨重,黄海路、开城、咸镜路日军相继退守首尔。朝鲜的半壁河山因为此役的胜利而迅速收复,日军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帝国的战略计划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