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个人简绍

闻一多个人简介如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近代诗人、学者。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

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1925年1月上旬,参与发起“中华戏剧改进社”;7月,诗《七子之歌》发表;9月,被聘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筹备专员。

闻一多的人物思想

1、文学主张

作为诗人、学者的闻一多,主张诗“最好是用血肉来写,用整个生命来写”。他曾经用华章丽句礼赞拜伦的战死沙场,认为“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壮烈地死在昆明街头的。

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和实践是以中国传统诗歌为资源,结合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从而对中国新诗提出了一系列构想。1920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2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2、学术思想

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反对“经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三种旧读法,而采用“社会学”“考古学”“民俗学”等新方法,力图在文本的时代和读者时代之间建立互动,提出要用“《诗经》时代”的眼光,以“诗”的角度去读,要“求真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