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的挑战
几天前和一哥们儿一起去参加了熊太行的新书签售会,活动地主题为:谁说人到中年不能以梦为马?虽说这看似是一个与“中年人”联系更紧密的话题,但到场的人中多数都是90后,也包括我和哥们儿。
活动的最后,主持人给了到场的读者几个提问的机会。读者的问题也多是如何处理职场关系、亲密关系以及如何对待焦虑等等。身处其境,有感而发,我和哥们儿很快也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开始感慨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奇特”境遇……
若用一句话来描述,我想我们应该是面临最大挑战的一代人。
主要体现如下:
一| 诶?这不是我坐的那趟车!
我们出生在中国市场经济刚刚确立的时代,我们成长在中国经济腾飞、城市化迅猛进行的时代,我们亲眼见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累累硕果……然而,当我们这一代人走出校园,满怀信心地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却惊讶地发现一切似乎都和我们之前看见的不太一样了。经济的增速突然放缓,让适应了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有些“不适”,如同习惯了坐动车出行的人,你突然让他换成普通列车有些不适一样。于是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互联网大厂开始以“优化结构”为名悄悄裁员,生意人开始吐槽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年轻人也普遍陷入深深的焦虑中……
住房对于每一代人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于90后则成了一个严峻的话题。尽管一些人拉出数据来说现在的90后比他们80后的哥哥姐姐以及70后的叔叔阿姨买房的时间都大大的提前了,可这些人忽略了所谓的“大大的提前了”背后的真实原因。以前的人努力奋斗十来年基本可以购置一个容身之所,社会对他们的容忍度也更高一些。而90后大多怀着注定跑不赢房价的焦距艰难上车,然后开始了长达二三十年的还贷征程。更有甚者,90后创造了多项“奇迹”,诸如:一、某些城市因为年轻人实在买不起房而将贷款的年限延长到80年(没看错,就是80年),一套房的贷款需要至少两代人才能还清;二、非官方数据统计,90后平均负债高达12万(这只是平均数而已)。
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我深有感触,抱着“再不买可能再也买不起”的心态咬着牙挤上车,却瞬间成了一只背着重重壳子的蜗牛艰难地向前爬行,曾经满满的闯荡江湖的勇气也顷刻间泄去了一半,不禁感慨: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少年!
二| 嗯?美好的未来去哪儿啦?
何帆老师在他的年度报告中讲到,未来中国的普通大学毕业生将会是收入最低的社会群体之一,这对于略懂经济学的我,毋庸置疑。其实两年前毕业时就开始有了这样的察觉,决定价格的根本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并且越是具备稀缺性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中就越能获得高的价格。这样看来“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这个事实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因为不仅稀缺性在急剧下降,而且解决“需求”的价值也在高度的同质化!
在以前,如果一个本科生毕业出来对工作的待遇不满意,通过读个研究生大概率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实在不行就再读个博士呗,反正通过增加稀缺性总能有一个“高性价比”的确定的回报。然而这套前人百试不爽的高级策略在我们这一代面前突然失灵了,很多博士依旧拿着农民工的收入。可是在我们过往的二十几年里,我们对“上学才会有好的前途”可是深信不疑的,并且作为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我们也没Plan B 啊!
站在这个节点上,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重新思考、重新筹划我们的未来!
三| 呀?说好的幸福呢?
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关于婚姻的概念------“顶石婚”,将近几年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的转变做了一个绝佳的总结。
什么叫顶石婚呢?他是这么解释的: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
过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现在,婚姻是把自己整理好后才做的事。
作为90后未婚大军的一员,对上面的观点我个人是十分赞同的。虽然自己的年龄已经非常接近传统意义上的“适婚年龄”,偶尔也会收到七大姑八大姨热切的关心,但亲眼见证了身边一些为了“赶节奏”而结婚的朋友后,再一次确认了这样的婚姻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开始按照“顶石婚”的方向走去,像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样,难免会承受来自一些方面的压力,或许这是“创新者”都会面临的吧!
既然选择了以获得幸福为根本目标、与创新者同行,就不得不“以身试法”,因为对于创新者最缺乏可能就是前辈们的经验了。幸运的是自己有相对开明的父母,过往的努力也让自己有勇气去尝试,毕竟人生只有一次,至少应该把幸福的选择权留在自己手中。
我们这一代人所面对的是一个无比复杂且迅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我们可能有些无所适从,但这都是很正常的,绝不能因此对未来丧失信心。就如同单核的手机无法同时流畅地运行多个复杂的APP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尽快适应这样的外部环境,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了,并且持续地升级自己的系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流畅地运转”,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