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特别排斥人口普查?
真正排斥人口普查的并不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七人普跟以前不一样。我参加过六人普,现在虽然不从事这方面工作,但家里亲戚也有参加七人普的,坦白讲,这次七人普,在少数组织和安排环节上没有协调好。
六人普的时候,每个人负责各自的区域,以现有的居住人为对象,入户填表就行了,通常一次就能搞定。
但是这些年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极大,人员的流动性,人户分离的情况越来越多。到了七人普的时候,不仅要核实人口流动和人户分离情况,前者多见于新楼盘入住,后者多见于老旧小区,核实起来非常麻烦,这样就会出现多次问询,重复问询的情况。
譬如某甲住在A小区,户口在B小区,六人普的时候,直接到A小区找到某甲即可,B小区大概知道这个人基本情况就行,顶多各问一次。到了七人普的时候,只问一次是多半不够的,居住地和户籍地重复问询,不冒火才怪。
所以说组织协调的问题,譬如,宣传上说,11月1日开始普查,而实际上,9-10月份就在进行了:底册需要提前录入的啊。从某种角度看,10月30日,人口普查就已经结束,底册必须在11月1日前完成,后面的长短表都以此为依据。11月1日的人口普查,其实指的长短表录入,底册是之前就完成的,宣传讲明白这个事情了么,没有吧。
还有一件事不吐不快:系统录入的表格设计有瑕疵。
以M5、M6、M7这三个数据指标为例,M6没有体现出“摸底时户口在本辖区其他普查小区”这种情况,如果是社区或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还好,他们的信息互通做得比较好,但现在那些志愿者或物业的志愿人员,就有可能出现错漏和重复调查问询。
此外还有M9、M10、M11这三个数据指标,这时候,M10倒是体现出“摸底时居住在本辖区其他普查小区这种情况”,但是,却遗漏了另一个情况:不居住在本户,居住于本普查小区的其他房屋内。
如此一来,在录入时就出问题了:比如某甲,1人,在同普查小区租邻居的房子或者搬到亲戚家。那么入这家户的调查时候,实际情况是这个人不在,M9就应该是1人,但是,后面的M10和M11都不能选,选了就是逻辑错误审核过不了:你既不能选他居住在本辖区的其他普查小区,又不能说他居住在本辖区之外。这种情况,如果要通过审核,就只能自我演绎。
系统怎么显示核实不好说,有可能影响不大,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指标数据表格的设定,必要的科学和严谨还是要有的。
最后,在组织上也存在不足,六人普时,志愿者的参与并不多,七人普更加复杂,工作量更大,所以征召了许多志愿者加入。但是这部分人的文化素养、纪律性参差不齐,估计疫情也产生了影响,导致集中培训不足。
志愿者中,学生志愿者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操作起来方便。但物业方面参与进来的,多为社会志愿者、保安、物业管理人员,他们操作系统是很吃力的。典型的譬如数据上传,有些人就没做到定位上传。还有,现在物业跟业主之间本来关系就紧张,部分物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和沟通问询技巧,在这个背景下,加剧了业主的反感。
总之,七人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超过六人普,是大数据时代的一次预演,本身就非常复杂,再加上社会环境和疫情影响,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排斥人口普查的人不是主流,更多的是被问烦了,发发牢骚,其实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