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扇的发展历史
竹丝扇始于龚氏,故俗称“龚扇”。至今已逾百多年历史,是自贡著名的小三绝之一。 清光绪年间,由民间艺术家龚玉璋在继承其父龚爵五技艺基础上创制而成。在1886年四川劝 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赛宝”会上一举夺魁,选送进皇宫,光绪皇帝赐名“宫扇”。
“龚扇”制作选料之精,做工之巧,艺术品质之高,工艺之复杂,堪称艺术珍品,誉为“天下第一扇”。“龚扇”选用一年青阴山黄竹为原料,以特制工具加工出来的竹丝,透明莹洁,薄如蝉翼,再按名家书画行丝走蔑,精心穿、吊、镶、破,巧妙结构,再现原作神韵,扇面竟似绫绸。敲打扇把有如鼓声。使观尝者误认为素丝织锦。采用白牛角做扇把,饰以丝质“流苏”,更显质地高贵,色纹柔和统一,即大增风彩。这种用自然物质制作的民族文化题材、形式、风格朴实、细腻、潇洒、技艺高超的竹丝制品正是东方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品的极好代表。著名文学大师、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初认竹丝扇误认为是素丝织锦,赞叹为“真是巧夺天工”。
自贡“龚扇”被誉为“中华第一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珍贵的汉族民间艺术品。
“龚扇”发源于四川省自贡市,产于清朝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30 多年的历史。“龚扇”发明人系龚爵五,现已传至第五代。光绪末年,四川劝业道道台周孝怀为振兴工商业在成都建劝业场举办劝业会、赛宝会,征集各州县手工艺品。龚爵五以竹丝编制一床重仅几两的蚊帐,连同竹编团扇参加赛会,周孝怀将团扇转呈慈禧太后,慈禧大悦,并奖给“金牌”一枚,赐名《宫扇》,从此“龚扇”(亦称“宫扇”)闻名遐迩。
“龚扇”的第二代传人龚玉章将“龚扇”工艺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不论是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还是行草书法、蝇头小楷,都能编制在仅有六寸圆的小团扇上,而且不失原作之韵,时人叹为“此扇只应天上有”。
“龚扇”的第四代传人为龚玉文长子龚道义和次子龚道勇及龚长荣之女龚菊芬,第四代传人将竹丝直径从0.025 毫米缩小到0.01~0.015 毫米。
“龚扇”的第五代传人为龚道义之女龚倩和龚道勇之女龚瑶妤以及龚菊芬之子龚平。年轻的“龚扇”第五代传人继承并发扬“龚扇”技艺,精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