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子和公主是一起排名的吗
古代皇子和公主不是一起排的,男女都是是采用序齿排(非自然顺序),即早夭的不算在内,而且是皇子和公主分开排,可以同时存在5皇子5公主如果按自然排的话。
例如雍正并不是皇四子,而是皇十一子,早夭了7个有了七个空缺,所以雍正自然是四皇子。
对于满人来说,大汉的女儿一般叫做格格,“格格”这个词是满语,是“小姐”的意思。格格不仅指大汗的女儿,贝勒的女儿也被称作格格,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大清,这个时候开始,皇帝的女儿才叫做公主。
公主也是分等级的,皇后所生的嫡公主称为“固伦公主”,其它嫔妃生下的公主则是“和硕公主”。
扩展资料:
皇子还要有嫡庶之分:
1、在古代时期家族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基本分为一下这三种情况,第一就是立嫡,第二就是立长,而这最后就是立贤。
在每个朝代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第一种方式为准则,就比如,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有很多名子嗣,但是一旦这些子嗣都想当皇帝的话,就必定会引来争斗,更甚至是宫变,因为皇帝不管是让哪一位为皇帝,都会有人不服气。
所以在很早以前,他们的祖宗就立下了一个不可改变的死规矩,就是只能立皇后的子嗣为皇帝,因为皇后即是嫡,而皇后的儿子当然就是嫡子,而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第一继承人了。就这样其他皇子也就不敢有争执,因为太子之位以有一个。
2、“嫡庶”之分,是从周朝的宗法制开始讲起了“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以“血脉”来衡量一切的价值,包括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个人身份。
宗法制度中最基本的、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嫡庶”。简单的来说,正妻的儿子就是嫡出,而妾室的儿子就是庶出。而庶嫡之分之所以产生,最关键的就是为了方便决定继承人。但是有时候嫡子可能也有很多位,那么就要考虑继承问题了。
所以周王朝在根据之前历史的经验和传统,更加明细的确立和完善,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意思就是皇位由嫡长子继承,就是最先出生的嫡子。另外除了嫡长子外,其他的子嗣都没有资格,都是不合法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王与王后之间没有男性子嗣的话,继承权就会落到庶出子嗣身上。因此各朝各代所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百度百科—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