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帝钱”之一的“秦半两”其钱体忽轻忽重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秦从西陲小国到统一六国的大帝国,这期间经历的坎坷与努力何止千万。当然,一个大帝国的形成,远不止史书中帝王将相们的勤政与努力那么简单,在大帝国的形成中,贡献最大的是,生活在秦国的老百姓,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战国半两钱
春秋之际,有秦一国,最初发轫于西陲,与犬戎、义渠为邻。其封地相比于韩、赵、魏、齐等东方诸侯国毫无优势。但秦国先民却打破了这种地理条件的限制,经几代秦王的励精图治,国力日蒸,最终在秦始皇时期统一天下。
战国半两
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是十分漫长的,其中经历了好多次改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无可厚非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商鞅变法其根本思想却是“重农抑商”。这就导致了原本边疆化的秦国商业变得更加阻塞,商业闭塞,所以钱币这种东西在秦国的存在感就很低。因此,此时的秦国还没有像齐国、楚国、燕国这些东方经济强国那样形成自己独特的货币体系,秦国在经济上依旧深受河东晋国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两国之间通用甚至说是***用的货币“圜钱”看出。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秦晋两国之间关系的密切,基于这种关系就出现了“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当时的晋国尚未被韩、赵、魏三家所划分的阶段)。
圜钱 ***屯赤金
当然,在农业为主的时代,商业的发展与否并不会直接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产生过多的影响,尤其是对秦国这样一个商贸比较闭塞的国家而言,更谈不上有多深的影响了。所以,毫无疑问,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运用“以农为本”的做法使得秦国一跃变成了战国时期七国之中,最先进的强国,居“七雄”之首。
半两钱
但是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商鞅被诬告,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好在秦惠文王赢驷并非昏聩之人,在其车裂商鞅之后,秦国依旧沿用商鞅之法,即“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秦半两
商鞅变法的效果被沿用之后,秦国的国力日渐增强,贸易需求增多,此时的秦国很有必要建立自己独特的钱币体系。秦惠文王面对当时秦国钱币体系的混乱(自己没有独立成体系的钱币系统),且长期以来经贸方面深有依附的晋国已然被韩、赵、魏三国瓜分的情况下,秦惠文王认识到秦国亟待一套成型的钱币系统。
秦半两
于是,在秦惠文王二年,秦国颁布钱法,该钱法被称为秦国“初行钱”法。“初行钱”法规定“半两钱” 成为法定货币,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这一时期铸造的“半两钱”被称之为“战国半两”。当然,最早的“半两”并不是出自于秦惠文王颁布法令之后,而是要早于秦惠文王颁布钱法之前。据考证早在秦惠文王颁布法令之前,秦国的一些商贸比较发达的城邑就已经开始铸行“半两钱”了。在“半两钱”问世后,秦半两在战国钱币中真可谓是“风生水起”。在秦国短短的三代君王治理下,秦半两终于在秦始皇任上统一了战国的钱币圈,在秦始皇的治下,半两钱走上了“正规军”路线。
秦半两
但历史对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始皇帝,却只是以草草“暴君”二字带过。对此我深以为此评价极不负责任。因为当我在研究秦半两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以及拜读过程步先生所著的《真秦始皇》之后,我得出始皇帝应当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这一结论。当然我这一结论尚处于求证期,属于个人观点。
抛却始皇帝个人的毁誉不言,我们先来看一下秦朝速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人涉及秦朝灭亡时,会和我一样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当军事能力超前,实行先进的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秦王朝,为何会二世而亡?
战国半两
关于秦朝二世而亡最主要的、最明显的原因是表现在“秦半两”这种钱币上。秦朝速亡,看似与秦之行政体制有关,但实际并非如此。秦之所以能够统一战国,统一那个相互攻伐各自为政的乱世,这主要与秦事事为战,时时备战的军事行政状态有莫大的关系。秦人尚武,而秦国以军功为主的政治体制更使得秦人的战斗力大大提升,所以纵观始皇帝的一统之路,正可谓是秦军所向披靡,但秦朝事事为战,时时备战的行政体制在统一六国后,很难有效的管理疆域面积大秦国将近十倍的秦朝。
秦半两
于是,始皇帝与当时的丞相李斯***同改革制定了新王朝的一系列行政体制。这些体制在短时间内成效卓著,其中尤其是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驰道这一系列政策使得秦朝初定天下后,原本各自为政混乱阻塞的经济、文化开始有了改观,但天公不作美,秦始皇崩于巡视途中,改革的肱股大臣李斯也被赵高、秦二世所害,改革终止,改革所产出的制度也被搁置。秦二世昏庸无道,听信谗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秦二世时期颁布“复行钱”改半两钱可以看出。
秦半两
秦二世改制后铸造的钱币仅为其父时期所铸造重量的二分之一。对一枚钱币秦二世尚且如此刻薄,一叶知秋,二世在其他改革大政的篡改就更不用细表。所以在他的带领下初统六国不久的秦朝,就在各种矛盾林立的国情中。风雨飘摇。最终倒在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中。但秦朝虽亡,而秦制却并没有因此背后世王朝舍弃。关于后世沿用秦制最为直观的就是秦半两这种圆形方孔钱的沿用。
秦亡之后,其钱币铸造机构亦亡。但是人民的生活还需要继续,要想生活,人民就必须有交易以期互通有无,交易就必须得用钱,用钱的话,就必须得有铸造,可是秦朝的钱币铸机构已然不复存在。怎么办?于是就出现了“私铸”钱,民间五花八门的私铸“半两钱”开始大量的涌现在市场之上,更有甚者一些被战国各国的钱币也开始出现在了市场之上。五花八门的官、私铸造的“半两钱”以及战国其他各国的各种型制的钱币,使得原本就比较杂乱的“半两钱”体系变得更加混乱。再加之私铸钱币大多重量不足、钱体粗糙,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原本不济的贸易更加阻塞,市场倒退,于是这个首次以圆形方孔为型制的半两钱在风行218年后,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即公元前118年,被废除,改铸五铢钱。
汉末五铢钱
半两钱在汉武帝时期的种种钱币法令中,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圆形方孔的影子,却深深地烙在了中国古代钱币的身上,而这一烙便是整整的两千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