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上河的资料?
题名: 清明上河图
作者: 张择端
历史时期: 北宋
洲: 亚洲
国家: 中国
主题关键词: 绘画
相关名人: 张择端
相关书目: 《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
介绍:
中国古代书画上除了作者的题跋和钤印外,往往还有收藏者的题款和钤印。我国有这样一幅名画,上署有许许多多人的题跋,盖有密密麻麻的鉴藏印章。可见它经过了许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
《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虽然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中文名称: 张择端
朝代: 北宋
国别: 中国
代表作
美术图片: 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类别: 古代画家
栏目关键词: 古代名画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公元12世纪)〔北宋〕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年不详。幼好读书,早年游学于京师(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朝(1101-112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明王梦端《书画传习录》谓其“性习绘事,工于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卷,绢本,设色,纵24.8匣米,横528.7厘米,是我国古代城市风俗画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不朽杰作,在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重要意义。该画所绘人物达500余人,贵贱劳逸,形形色色,显得生动传神;店铺作坊,茶房酒肆,行商摊贩,一派生意兴隆景象;长虹卧波,舟楫竞流,车骑争道,再现北宋盛景;寒食祭祖,携篮挑担,踏青插柳,把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社会各阶层之生活情景和繁华尽收画卷之中。全图规模宏大,场面壮观,结构严整谨密,笔法细致古雅,卷后有金代张著、张公药,元代杨准,明代吴宽、李东阳、冯保等13家题跋,曾经北宋内府、元代内府、明代朱文徵、清代内府鉴藏。1925年溥仪将该画携出故宫,后流落于东北长春一带,现藏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