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王府坍塌砸伤的损失,该由谁负责?

西安秦王府坍塌砸伤的损失,应该由管理部门负责。

事情发生于本月的8日,西安市中心新城广场西南角的明代秦王府城墙部分墙体发生坍塌,这起事故造成了4辆汽车受损,4名群众受擦伤。经过相关部门调查,倒塌的城墙是新筑保护性土体和东北侧外包砖砌体。城墙之所以坍塌,其主要原因是近期连续大雨。事实上,倒塌的城墙是明朝秦王府的城墙,高度超过二十米,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物研究价值。这段城墙并非是西安府城的城墙,而是王城的城墙,或者说是藩城的城墙。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便将朱樉封为秦王,镇守西安,并且还修建了西安府城墙和秦王府城墙。

那么,既然这段城墙如此重要,为什么还会出现倒塌的事故?

从现场的照片就可以看出,这段城墙的墙体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已经再旁边建立了隔离带,禁止行人进入城墙下的人行道,同时组织进行了临时性的防护,在城墙顶部搭设了雨棚、增加排水沟、设立隔离设施。一般情况下,对于这些出现了巨大的裂缝的城墙,都是需要用传统手法回填土方以填补裂缝,并夯实土层,然后再用包砖砌体,同时辅之以临时防护。

事实上,从2007年到2011年,西安市政府的文物管理部门对明秦王府残存墙体实施包砖和夯土填充加固。最重要的是,在最近10年来,明秦王府城墙也曾经历过多次修缮。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众多与之时代相近的露天遗迹中,此次却唯独这段城墙倒在了雨中。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古建筑修缮工程有其特殊性、针对性和不确定性。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修缮工程管理,提升修缮工程质量,主管部门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了多部规范性文件。记者发现,相关文件中确有部分内容对文物遗迹修缮施工设计在防洪、排水方面作出要求。

在正常的情况下,文物保护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预防性保护、保养性保护和修复性保护,其中预防性保护指的是对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监控;而保养性保护指的是日常对文物本体的养护;修复性保护则是对文物本体进行修补、复原等。事实上,对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平行的,没有规定的前后顺序。显然,对于这段秦王府城墙来说,预防性保护和保养性保护可能都做得不够,这也是这段墙体倒塌的重要原因,从这里来看,西安秦王府坍塌的损失,应该由相关的文物管理部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