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电影
从这部电影开始,冯哲开始了他在银幕上的黄金时代,成为了当时的一线演员。
同时娶到心上人,年轻貌美的川剧演员张光如,事业和爱情都是硕果累累。但你永远不知道,婚后的冯哲并没有改变他浪漫洒脱的天性,而他日益增长的名气引发了妻子的过度猜疑,让这段本该幸福美满的婚姻充满了波折。
1969年,冯哲怀恨自杀,张光如却没有再嫁,独居多年。1993年,张光如去世后,根据她的生前遗嘱,一半骨灰葬在宜宾白塔山父母身边,另一半葬在成都磨盘山公墓,没有和丈夫冯哲合葬。
是什么样的猜忌和嫌隙让这位才子佳人最终心灰意冷,至死都无法原谅对方?
冯喆,原名冯一哲,广东佛山人,1920出生于天津。从小热爱文学艺术,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
1941年5月去美国圣约翰大学,1942年4月退学回上海。他被顾也鲁推荐到上海“文工团”当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出了四十多部戏剧。
很快,他爱上了比他小十岁的女演员张光如。
张光如是四川宜宾人,原名张启珍。她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学者。因为家境贫寒,母亲把她送到重庆“三清会”学习戏剧。9岁加入宜宾“凡尔登剧院”,以“冯明”为艺名在宜宾、泸州、内江等地演出。
张琪祯长得又帅又甜,学习也很努力,很快成为川剧著名女演员。12岁时,被一个川军军官看上,想出一大笔钱娶她做妾。张的母亲贪图官财,同意结婚,但张绮贞宁死也不干,在一次订婚宴上跑了,跑到内江和资中去唱歌。
几年后,她认识了一个年轻人,陈三的儿子,天天支持她,这让张琪祯对彼此产生了激情和承诺。两人同居不久,风流成性的陈三的儿子又有了新欢,抛弃了张琪祯,让她苦不堪言。张启臻用刀砍断左手食指,发誓再也不相信男人。
这段悲伤的往事为冯哲的婚姻埋下了危机。
张琪祯来到重庆后,被重庆公安局长抓住了。直到她加入了应云卫的中国戏剧俱乐部,转而学习戏剧,她才摆脱了悲惨的命运。
为了给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个光明的未来,她改名为张光如。
65438年至0946年,张光如随剧社来上海演出。在观看中国剧社排演《唐棣之花》时,冯哲被饰演歌手的张光如深深吸引,开始狂热追求。
当时的冯哲已经成为明星,很受女性欢迎,但他的眼里只有张光如。还邀请张光如加盟国泰电影公司,在自己主演的《忆江南》等电影中出演角色。对于冯哲的恋情,他的父母并不以为然。冯家是书香门第,不希望出身“江湖戏子”的张光如成为儿媳妇,而冯哲却不为所动。
一番苦追之后,张光如被自己的真情打动了。1948年,冯哲去香港拍戏,张光如主动南下找冯哲。1949年5月7日,29岁的冯哲和19岁的张光如在香港六国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1950年,他们从香港回到内地。
热爱舞台艺术的张光如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冯哲进入上海天马电影制作。1952年,主演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以勇猛善战的解放军营长形象成为知名一线演员。
冯哲的五官科并不突出,但他相貌英俊,气质儒雅。他既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又有知识分子的儒雅。他勇敢帅气,沉稳正直,打球路径多变。
无论是《飞虎队》中的李政委,还是《羊城暗哨》中帅气聪慧的侦察兵王莲,《淮上世家》中淳朴的农民高黑子,还是《桃花扇》中的风流倜傥的侯公子,都把自己的作品刻画得十分精准。
然而,与他们的事业发展相反,冯哲和张光如的婚姻生活却非常坎坷,充满了猜疑、嫌隙和纠纷。
张广如年纪轻轻就饱经风霜,内心对男人没有一点信任。冯喆是世界著名的一线演员,长期在外拍戏,和电影里的女演员有很多对手戏。因此,她处处提防着冯哲。冯哲和女青年说话,会疑神疑鬼很久,婚后两人经常吵架。
冯哲为此感到痛苦。他对朋友说:“我太敏感了,无法自由呼吸。”
拍摄完《战斗在北方》后,冯哲随吊唁团前往朝鲜前线。临行前,冯哲提出要生个孩子,张光如拒绝了,这让他很难过。
几个月后,冯哲从朝鲜回来,夫妻关系重归于好,张光如怀孕。
但没过多久,冯哲就在街上遇到了前女友,和她一起开怀大笑。回到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并当着妻子的面拿出前女友的照片和妻子对比,认为妻子的身材不如前女友。
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张光如无法理解冯哲的所作所为。她怀疑冯哲对自己不忠。怀恨在心的她特意恢复了自己闲置多年的川剧表演。她每天早上练习跑步,转单杠,翻筋斗,结果流产了。第二年,她再次怀孕,由于输卵管阻塞引起水肿,切除了输卵管,完全失去生育能力。
从那以后,张光如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经常忍不住大哭大闹。在拍摄《怀家》时,冯喆感染了血吸虫病,住进了医院,并切除了脾脏和胰腺。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他渴望妻子的体贴和安慰,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夫妻关系破裂,争吵不休。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不能断然离婚。一怒之下,张光如离开了上海。1957年,她被调回四川成都,重回川剧舞台。
如果张光如和冯哲从此生活在上海和成都,生活在世界的不同地方,过着平静的生活,也许后来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了。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迫使冯哲离开上海,来到张光如身边。
张光如离开上海后,孤身一人的冯哲潜心拍戏,主演了《羊城奇袭》、《大漠追匪》等多部经典影片,名声越来越大。
1961,冯哲在一家百货商店购物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跟着那个女孩去了警察局。漂亮的警察非常警惕,立即将其拘留,并通知了冯哲的单位,上海天马电影厂。
天马电影厂对冯哲进行了严厉处理,开除冯哲党籍,降薪两级。还以照顾夫妻分居为由,被列入资助E片厂名单。
冯哲背着老婆去团聚了。一到成都,他就去剧院看张光如演的川剧《铁龙》,并去后场看望妻子。已经是成都川剧团花旦团长的张光如喜出望外。他还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哲来了,屋里的人开始睡懒觉……”但听说冯哲的“拖尾丑闻”后,张光如立刻恢复了冷漠。
从1961到1966,夫妻两人虽然都住在成都,但却过着各自独立的生活。
冯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出演了人生最后两部电影《金沙江》和《桃花扇》。不拍电影的日子里,他曾经是个滴酒不沾的人,流连于鹅影厂集体宿舍旁的酒馆、酒馆,喝得酩酊大醉,瘦得面目全非。
文革开始后,冯哲因为洋人的名声受到严厉打击,被游街示众。痛苦的冯哲跑到张光如的宿舍,苦苦哀求:“光如,我们还是和好吧!”张光如不为所动,冯哲在门外守了一个通宵,才绝望地离开。
不久,张光如被E片厂的造反派勒令交代丈夫的问题。不知道是因为外界压力还是为了报复老公。张光如曝光了之前丈夫和同事私下谈论情况的所有谈话,冯哲被扣上“黑线人物”和“特殊嫌疑人”的帽子,送去农场劳动改造。
1969年6月2日,走投无路的冯喆在大邑刘庄园劳改农场上吊自杀。他只有49岁。他的骨灰被送回家乡,安葬在广东烈士陵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光如渐渐悔悟,明白了冯哲对自己的真情。上海电影厂著名演员铁牛告诉她,冯哲曾经说过,他结婚12年了,他唯一的宝贝就是他的妻子,他从来没有爱过别人。
冯哲死后,张光如没有再婚,于1993病逝。
张光如的学生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她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诗集,里面有毛笔和鲜花,以纪念已故的丈夫。其中一首《忠魂随君》写道:“我哀你之死十八年,心中满是哀痛。”虽然你已经过世,但我爱你,梦中的相遇是苦是甜。”依然流露出对冯哲无尽的向往。
他们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悲剧。虽然在外貌上对号入座,但高学历浪漫的冯哲和孤僻小心眼的张光如还是走进了婚姻。由于观点和经历的不同,他们很容易在琐事上产生严重的分歧,最终导致他们无法同舟共济,携手抵抗命运的波折,给彼此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1978年,E片厂举行追悼会,公开为冯哲平反。2005年,冯喆被文化部评选为“中国电影百颗星”,其清新帅气的银幕形象至今让人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