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歇后语

导语:三十六计是古人研究得出的兵法计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三十六计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歇后语解释

三十六计的走为上计,常常被理解成?回避、逃跑是最好的策略?,甚至理解成?逃跑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计策?。

这是一个误会。误会的原因与这个词的结构不明确有关。从词组结构的角度讲,?走为上计?可以有两种结构:?走/为/上计?与?走为上/计?。?走/为/上计?,是个陈述式的词组,意义是?逃跑是最好的策略?; ?走为上/计?是一个偏正式的词组,?走为上?是这一个计策的名称。毫无疑问,讲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明显是取后一种解释的。三十六计的名字大都是四字格,只有最后六计是三字格,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在?走为上?之后加了一个?计?字。这就给误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从情理上讲,也是这样的。?走为上?是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指的乃是:在最迫不得已的情况,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离开战场保存实力是最好的选择。三十六计不可能把逃跑当成最高明的计策,没有这么窝囊的?上计?。这是不言而喻的。

成语词典中讲?走为上计?,往往引用《南齐书?王敬则传》的这段话作书证:?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这段话中?走是上计?的结构,与上面说的?走/为/上计?是相同的,解释为?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三十六计的?走为上计?,语境与它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成语词典对这两种意义,自然应该分别解释。

不过,词汇的.意义,最重要的,还在于约定俗成的用法。既然人们普遍地把?走为上计?理解为?逃跑是最高明的计策?,那就说明,这个词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含义。平常讲话论事,这样用是没有问题的。唯独在两种情况下需要分别:讲三十六计的时候,不能歪曲它的本意;编成语词典的时候,需要把这两种意义区别开来。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犯不着这么大费唇舌。只是最近看李零先生的《兵以诈立》,好像他也有一点类似的误会。他说?走为上计?是?兵法中的第一计?,又批评这是?以上策为下策?(p172)。这样理解,似乎是有些误会。想必有此误会的人不少,才啰嗦这么几句。

顺便说一句,李零教授的《兵以诈立》写得非常好,这是我见过的讲《孙子》的书里讲得最清楚最明白的一本,提供了很多准确的、清晰的知识,难懂的词句都有深入浅出的解释;而且,是最好读的一本,比用语简略而语意模棱的古注读起来要舒服得多。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一读。

更多关于三十六计的歇后语

刽子手冷笑笑里藏刀

小偷进牧场顺手牵羊

房子着了枪东西趁火打劫

对着桑树骂槐树指桑骂槐

荞麦皮榨油无中生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