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电影版《白鹿原》的人物设定吗?

1993年夏天,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国内的书店和书摊上有一种不一样的氛围。黄色书刊遍地,淫秽杂志琳琅满目,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精神解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那些愤世嫉俗的小说家们拿起了锋利的笔,写出了许多色情的文字,如王小波、梁、贾平凹等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字,在不到十页的篇幅里,充斥着极其露骨的描写。陈的《白鹿原》出现在这个时代,它摆脱不了这种“黄”的风格是必然的。书中对床的细节描写近乎极致,不胜枚举,天马行空,让男人看了热血喷涌,女人看了脸一热。传说中的《金瓶梅》差不多就是这种状态。可见,“黄”是时代的通病。你用世俗文化压制它越久,它就会以十倍的力量挣脱传统的束缚。

但是,色情不等于糟粕,淫秽也不同于低俗。时隔多年,人们还敢为《金瓶梅》平反,就是关注色情背后的另一层含义。《白鹿原》被批判,被封杀,被勒令修改,但没有人能批判它骨子里的时代观念。是一道壮丽的时代风景线。虽然只是一个地方的变化,但是有各种众生黑粉出现。他们带来了那个时代毛孔中的赃物:固执、贪婪、淫荡和恶意...完成了集体悲剧。而色情,则是一种犀利的写丑方式。长期压抑的人性难以释放,会导致畸形、变态的后果。田小娥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通奸之路的,是人性和时代所迫,没有一个女人愿意表现出自己的淫荡,即使是在原始社会吃血喝血的时候。

《白鹿原》展现了渭河平原五十年波澜壮阔的史诗,族长白嘉轩六死六嫁,印证了当地的畸形与未知。围绕白鹿原的出现,家族分为两个姓氏,多年后引来竞争和相互设计,愈发惊心动魄。书中人物众多,轮番出现,讲述着时代的故事,也有着无限的意义。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基于中国宗族的特色文本,既包含了乡土文化的厚重,也有祠堂特色的沉郁。其中,族长白嘉轩是农民的象征,是宗族的代表,而白鹿原书院的朱先生则是文化权威。所谓“士”与“农”的结合,稳住了这个老区,但终究抵挡不住时代变迁中的风浪。

这样的乡村史诗如果搬上银幕,可想而知会有多震撼。陈的作品是注定被历史铭记的一章。只有通过这部作品,它才能在中国文坛站稳脚跟。然而这样的书却被勒令不得再版,不得拍摄,成为那段时期难以忘怀的文化悲剧。另一方面,余华同期的《活着》被张艺谋拍成电影,感染了亿万观众。其实《白鹿原》比《活着》跨度更大,人物更多,自省更深,批判更重,骨头更黑。除了孤傲的朱先生和精神以及后来参加革命的鲁,你很难说出哪一个是好人,哪怕是一个稍微正常的角色。就连精神也没有在运动的硝烟中消亡,而是在* * *生产党的内部清洗中失去了生命。这么大的讽刺,大概已经到了国内意识形态写作的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