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的拼音
韦的拼音为wéi。
汉字解释:
韦是汉语二级通用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其古字形中部像城邑,周围是“止”,意为围在城四周攻城或守城,本义为包围;一说本义为守卫,是“卫”的异体字。“韦”也有违背的意思,是“违”的古字。“韦”在春秋时期还指熟过的皮子。韦也是姓氏用字。
字体演变:
1、商代金文的“韦”一般是从四“止”、从“囗”,简化形一般从二“止”,偶从三“止”(按:从三“止”的字形原本可能从四“止”,空缺位置是拓片不清楚无法识别的)。
2、春秋战国文字多有省变。《说文解字》古文与三体石经字形相同。汉字简化时根据草书形体简化作“韦”。
3、“韦”字后来被借去表示“皮韦”的意义,即去毛鞣制过的熟皮,这是它在古汉语中主要的用法。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兽皮做成的绳子可以用来捆绑弯曲相违背的东西,故而“韦”有皮革之义。也有人说,熟皮革柔软,可以环绕缠束,故“韦”有熟皮之义。
引证解释:
一、说文解字:
卷五韦部宇非切。
相背也。从舛囗声。兽皮之韦,可以束枉戾相韦背,故借以为皮韦。凡韦之属皆从韦。?,古文韦。
注释韦:熟皮。“可以”句:可以束枉戾而违背的物体。?:徐灏《说文段注笺》:“上下皆象革缕束物之形,中从者,围绕之意。”
二、康熙字典:
1、又《前汉·郊祀歌》:依韦响昭。注师古曰:依韦谐和,不相乖离也。
2、又国名。《诗·商颂》:韦顾既伐。笺:韦,豕韦,彭姓也。《左传·襄二十四年》:在商为豕韦氏。注豕韦,国名。《一统志》:直隶大名府滑县,古豕韦氏之国。
3、又豨韦氏,古帝王号。《庄子·外物篇》:以豨韦氏之流观今之世。
4、又不韦,县名,属益州郡,见《前汉·地理志》。
5、又姓。《姓苑》: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以国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