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军事方面的资料
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处理阶级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武则天继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项重要制度,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若干改革,使国家的政策更适合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武则天十分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她不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养和选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她曾经撰写过一本专门讲述为臣之道的书,叫做《臣轨》,赐给各级官吏,让他们认真学习12。对于能够称职,且政绩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够予以奖励或破格提拔。如娄师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则天手制褒美13。王及善任益州都督府长史,武则天听说他有才学,准备改授滑州刺史。当面交主谈后,认为让他当刺史是大才小用,遂留在朝中,升为宰相。姚崇思维敏锐,「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又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14对于不称职的官吏,特别是贪污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时予以贬黜或打击。如索元礼「座脏贿」,被武则天处死15。由于武则天非常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善于用人,所以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吏治较好,从中央到地方,掌实权的以贤才为多,办事认真,行政效率很高。虽然当时也出现过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宠,但这三种人在武周政权中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他们根本不能左右国家政治。又由于武则天善于纳谏,当时的言论也是比较自由的。比如在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曾设置过「补缺」、「拾遗」等官。有人对武则天的用人政策不满,在公***场合说:「补缺连车载,拾遗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眯目圣神皇。」御史官认为这是诬蔑武则天,遂将此人捉来,请求武则天治罪。武则天说:「但使卿等不滥,何畏人言乎!」此外,武则天还比较善于处理阶级矛盾和民族关系。在武则天当政的数十年间,除发生过徐敬业等人的叛乱和少数民族贵族的几次侵扰外,社会是相当安定的。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力也很强盛。从辅佐唐高宗时起,武则天就认识到加强国防的重要意义。临朝称制以后,更加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临国的关系。对于朝鲜、日本、印度、波斯、大食诸国,武则天不仅遣使通好,而且亲自接见外国使者,甚至连他们的路费都想得很周到。对于契丹、突厥和吐蕃等国内少数民族,武则天也采取了扶持的政策,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派汉族官吏到边疆去,帮助少数民族酋长进行管理;把中原地区的种子、农具和其他产品运到少数民族地区,帮助他们发展那里的经济22。但是,对于少数民族贵族所发动的侵扰和叛乱,武则天则予以坚决打击。如高宗末年,吐蕃一度侵占西域,并威胁河西。 长寿元年(692)武则天命大将王孝杰出击,收复了被吐蕃侵扰的地区23。又如圣历元年(698)秋,突厥陷定州,围困赵州,武则天以宰相提兵,「许以便宜从事」,打败了突厥贵族的进攻24。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边疆地区的安全,武则天特意在科举制度中增加了「武举」,专门发现和培养军事人才,在军队中提倡忠君爱民、保家卫国的思想。此外,还在边疆地区广泛实行屯田25。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国际关系和民族关系,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国家的辽阔疆域。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树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当时国力强盛的历史见证。 武则天并不是荒淫残暴的人,所谓「残忍」、「残酷」、「残暴」、「荒淫腐朽」、「生性好杀」大部分都是后人强加给她的污蔑不实之辞。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武则天有知人之明和纳谏之明,她重视知识,善于用人,能够集中统治阶级的集体智慧。因此,她在决策上很少失误,在行政上卓有成放,她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就连一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封建时代的「明君」。
武则天 武则天 姓名 武曌 諡号 则天顺圣皇后 陵墓 乾陵 政权 武周 在世 624年-705年 在位 683年-705年 年号 [1]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 载初:689年十一月-690年八月 天授: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如意:692年四月-九月 长寿: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延载:694年五月-十二月 证圣:695年正月-九月 天册万岁:695年九月-十一月 万岁登封: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万岁通天: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神功:697年九月-十二月 圣历:698年-700年五月 久视: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大足:701年正月-十月 长安:701年十月-704年 神龙:705年-707年九月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小名华姑,14岁入宫为才人的时候,唐太宗因其美貌赐名媚娘,即帝位后改名武曌(拼音:zhào,音同『照』),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武士彠的第二个女儿,母亲为杨氏。 她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工,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武氏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授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 女皇武氏执政其间,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面首),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指其一个女人,却如此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但女皇善治国、重视人才的延揽,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的确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史称武周之治。 武则天日渐衰老,虽然唐睿宗李旦改姓武,为皇嗣,但朝臣大多为继为位庐陵王的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谏言,「那有侄儿替姑母立庙」后,下旨接庐陵王回朝。女皇晚年希望庐陵王李显改「武」姓以继帝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 长安五年(705)五月,女皇病重,朝臣张柬之等人推举李显继位,恢复大唐国号,武周终于结束。武则天退位后,唐室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 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諡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 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天宝八年(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编其文为四卷。 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说:「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清代赵翼谓其为「女中英主」。1994年,人们为了纪念她,将金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来源请求]。 子女 子 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庙号——唐义宗) 李弘 章怀太子(潞王,后改封雍王) 李贤(曾改名李德)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轮) 女 安定公主早殇,后来武则天收养唐高祖女千金公主,并改其封号为安定公主。 太平公主李令月 -
参考: zh. *** /w/index?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
请你看(漫画武则天)书店会有得卖价可能)
你睇睇啦
我睇过.....
参考: 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