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臣晁错和国戚忠臣窦婴为何惨死?原因是什么呢?
晁错和窦婴都是冤死的西汉重臣,从本质上说,他们都是政治的牺牲品,被冷酷无情的帝王,当做朝政的棋子,无情抛弃了!
一、死于?削藩令?的晁错
1.晁错早年作为太子舍人,陪伴在时为太子的汉景帝身边,与汉景帝私人感情深厚。晁错学问好,分析问题深入透彻,曾经多次上疏汉文帝,受到汉文帝的赏识。汉景帝继位后,晁错凭着个人能力以及与汉景帝的私人关系,很快显贵于朝堂。虽然晁错的身份仅仅是个内史,但汉景帝无论什么事,都要咨询晁错,使他的地位大大超过了九卿。晁错个人不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好,加之汉景帝的特殊恩宠,导致晁错在朝中很孤立。他与丞相申屠嘉,太常袁盎及魏其侯窦婴的关系都比较糟糕。后来被提拔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汉景帝提交了那份使他走向深渊的《削藩策》,鼓动汉景帝,尽快启动对诸侯王们的势力削减。汉景帝也不顾窦婴的反对,开始了削藩行动。
2.正如窦婴预料,削藩令激起了诸侯王们的反抗,由吴王刘濞导演的?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了。刘濞在谋臣应高的建议下,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面对来势汹汹的七国之兵,汉景帝有点慌神。朝中大臣以丞相陶青、中尉陈嘉等为首,纷纷要求诛杀晁错,汉景帝接受了建议,在晁错上朝的路上拦截住他,直接以朝服腰斩于长安东市。事实上,晁错死后,刘濞等并没有因此停止叛乱,他成了一个无辜的牺牲品。晁错之死就是个千古冤案,他所提出的削藩策应该说是没有错的,削藩是中央政府必须要走的一步棋。如果说错,错在汉景帝,在削藩前并没有做好相应预案,把责任推卸给晁错,非常不负责任,也给自己的一生带来一个大污点。
3.晁错唯一的责任就是他人缘太差,平时依仗皇帝的宠信,把同僚得罪光了,到关键时候,不但没人为他说句公道话,还被人落井下石!
二、稀里糊涂卷进?伪昭案?的窦婴
1.窦婴此人性格耿直,品行高洁。随着他的大靠山窦太后的去世,不善谋身的窦婴在朝中基本失势了。但因为好友灌夫被丞相田蚡陷害入狱,窦婴为了救灌夫,把自己也搭进去了。灌夫被捕后,窦婴找汉武帝求情,本来灌夫的事情不大,汉武帝一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他怕释放灌夫得罪王太后(王太后是田蚡的姐姐),于是耍了个滑头,请朝臣廷议,想以朝臣的口堵住母亲的嘴。想不到的是,在争辩过程中,窦婴和田蚡相互攻击,把事情弄到上纲上线的地步。结果王太后大怒,逼着汉武帝将窦婴关入监狱。窦婴为了自救,让家人取来一份汉景帝去世前留给他的一份遗诏,要求见皇帝。结果汉武帝让人去档案处一查,竟然没有遗诏的底档,没有底档的圣旨只能被认为是?伪昭?,窦婴最终被以伪造圣旨罪杀害。
2.?伪诏案?到如今依然是个历史谜团,没人说得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从逻辑上推理,参与到这件事的双方,窦婴不存在伪造的动机,王太后也不存在毁掉底档的动机(遗诏内容对王太后没有任何威胁)和可能性。
3.我个人认为,这份遗诏就是真的,毁掉底档的人就是汉武帝,他是想借窦婴的血,激起?失势派?的怒火,顺势打击以田蚡为首的?新贵派?,同时借机收拢?观望派?。事实也是如此,窦婴的死,让朝中的舆论一下子瞄准田蚡,汉武帝借机?大发雷霆?,勒令母亲王太后从此不得干政,并将田蚡吓出了病,第二年就死了。以韩安国为首的?观望派?大臣显然被汉武帝的手腕吓到了,从此拜服在汉武帝脚下。
所以,窦婴之死本,质上是他成了汉武帝借用的一枚棋子,尽管汉武帝本人对这个表舅很欣赏,但当政治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留情地抛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