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酱面的来历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如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馄钝、烙饼、面条。

但北京人一提到“面”,乃指的是面条。面条寓意“长寿”,俗语“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长寿面 ”、“接三面”。

婴儿降生后三日有洗三仪式,吃洗三面祝愿婴儿“长命百岁”;过生日时照例吃“长寿面”,谓之“挑寿”,寓意“福寿绵长”;人死三日的初祭谓之“接三,以 “接三面”招待来宾表示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悠悠不断。

日常生活中,北京人更喜欢吃面,而且还形成了固定的套路。

城内居民一般只吃抻面和手工切面。

抻面是将和好的白面在面案上用擀面杖擀成大片,右手用刀切条,左手往左边推滚,以便滚上干面,免于粘连,最后攒成一把,双手拎起抻长,截去两头连接处,马上放入沸水锅内;切面是将和好的白面擀成薄片,洒上干面叠而切之,成为丝状。

此外还有做宽形 “板儿条”的。煮好后各有不同的“浇头儿”,并据此分为以下几种:

炸酱面:常见的是猪肉丁炸酱。纯是以半肥瘦猪肉丁加葱、姜、蒜等在油锅炸炒,加黄稀酱,盖上锅盖小火咕嘟10分钟。

这时,肉丁被黄酱咕嘟透了,肉皮红亮,香味四讲究的则是里脊丁炸酱三鲜(虾仁、里脊、玉兰片)炸酱等,还有木樨(鸡蛋)炸酱、炸豆腐丁酱、烧茄子丁酱等素品,油而不腻。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

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小菜,谓之“全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称掐菜)、只有两片子叶的小水萝卜缨,并浇上过年剩下的腊八醋。

春深,在酱里放上鲜花椒蕊儿,称花椒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和丝(条)。

初夏则以新蒜、焯过的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

麻酱面:即芝麻酱面,是老北京人夏天的便饭。面条煮好从锅里捞出放入冷水中泡凉,浇上芝麻酱(放盐,以水调好)、花椒油(用香油炸好的花椒油趁热放入酱油内)、米醋,再放上腌胡萝卜丝、青蒜、小水萝卜丝、掐菜、香椿芽等。

吃起来有如扒糕、凉粉的风味。卤面:俗称“打卤面”。

民间办红、白喜事,如果用“炒菜面”招待亲友,一律用打卤面。

打卤通常是以煮猪肉的汤或以羊肉煸锅,放香味。

也有不勾芡的,汤内加鹿角菜,成为清汤的浇汁,称“氽儿卤”。

材料:

手擀面或挂面 五花肉 各种配菜

油 葱末 姜末 白糖 黄酱 香油

做法:

1.把肉切成黄豆粒大小的丁。

2.油热放肉,变色后放葱、姜,炒出香味放酱下锅。下锅时最好放点温水,但只须加一次水。

3.小火慢炒,有了香味时放点白糖,酱变成红黑色时,放葱末,加香油,翻炒均匀后马上起锅。

4.酱炸好后和配菜、面一起拌匀。

● 炸酱面也叫小碗干炸。

● 配菜是炸酱面里重要的一环,正宗的一般有十几种配菜,少的也有七八种。常见的配菜有黄瓜、青豆、黄豆、青蒜、芹菜、豆苗、萝卜缨、萝卜丝等,青豆、黄豆、芹菜需要用水焯一下再拌。

● 干、稀黄酱都可以。如果是干酱,要先调稀了再用。

专家点评:

一定要放多种蔬菜作“面码”,才能使炸酱面成为一种健康的饮食。否则盐分多,纤维少,维生素C和钾不足。酱本身含有较多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适合与面粉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