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岩的建筑创建
始建于宋建隆二年(西元961年),以佛经第十部类“方广”为名。“石室内构三层阁,不载片瓦,虽急风暴雨,不能狂也。”
庆历三年(西元1043年),邑人黄非熊在山下筑室读书,结合洞内景致作十景诗,使方广岩名传遐迩。
明永乐十四年(西元1416年),方广岩扩建为寺;
万历十五年(西元1587年),林应起、陈汝翔、陈伯孺等人重修方广岩,十九年(西元1591年),增建天泉阁,至此方广岩的格局基本形成。
现存的方广岩寺为清代建筑。
始建于宋建隆二年(西元961年),以佛经第十部类“方广”为名。“石室内构三层阁,不载片瓦,虽急风暴雨,不能狂也。”
庆历三年(西元1043年),邑人黄非熊在山下筑室读书,结合洞内景致作十景诗,使方广岩名传遐迩。
明永乐十四年(西元1416年),方广岩扩建为寺;
万历十五年(西元1587年),林应起、陈汝翔、陈伯孺等人重修方广岩,十九年(西元1591年),增建天泉阁,至此方广岩的格局基本形成。
现存的方广岩寺为清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