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国失之交臂的三种经典苏联武器

与中国失之交臂的三种经典苏联武器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一段难得的与欧美关系密切的好时候,中国借此机会,从欧美引进了很多武器,最终开花结果的有红旗-7导弹(法国海响尾蛇),鱼-7鱼雷(意大利授权的美国MK-46),霹雳-11导弹(意大利在AIM-7上改良的阿斯派德),还有12150L坦克柴油机(和豹2的MTU有一定血统),还有直9直升机(法国海豚直升机)等一大堆产品。

但是最终半路夭折也不在少数,如42型驱逐舰,幻影2000战斗机,歼-8和平典范,59美洲虎等,但在广泛宣传中西武器交流的背景下,中国其实一直并未放弃跟随中国科技树的老大哥-苏联的武器研发过程,如仿制BMP-1的86式步战车,仿制SA-7针式导弹的红缨-5等。

然而,在那时候“洋跃进”的片面视野下,我国经常评价苏联的很多武器“缺乏技术先进性”,导致国内忽视了这些武器比那些华而不实的欧式武器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另一面,最终,这批武器在中西决裂后,又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服役序列。

在79中越战争后,中国从越南缴获苏联SVD狙击步枪和PKM通用机枪。中国随即对这两款武器进行了仿制,但由于机械加工问题,中国以SVD发展成的79/85式狙击枪,性能无法达到苏联水平;80式虽然工艺也达不到苏联水平(比如苏联一体化机匣中国搞不了,只能搞成两端铆接,因此质量多了400克,空枪7.9千克)。

但是整体来讲仍然超越了国内故障频繁的67式重机枪,也比后来稳定版67-2轻了一半,理应替代67式成为我国的列装武器。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卡拉什尼科夫先生的作品,和他更为有名的AK式步枪(国内56式)结构多有接近,在苏军完全可以部分通用两者零部件,甚至苏联还可以做到RPG-7(国内为69式)和AK的零部件通用,显然配备这款武器可以大大降低后勤压力和利用数十亿发53式机枪弹。

但是,由于中国在80年代受到欧洲“中口径消亡论”影响,国内仅仅是把库存的67式步枪升级到了67-2式标准,80式仅装备不足100挺就转向出口了,仅有坦克型号86式得以生产了一批,之后53弹也停产,发展了88式5.8通用机枪。

然而,通过几十年中外实践,中口径机枪对于现实中战斗仍然必不可少,但中国因为53弹停产已久,连主战坦克也被迫使用5.8mm并列机枪,导致国内800米压制火力严重不足,不可不说是相当遗憾的事情。如今中国恢复中口径机枪的呼声高起,80式以及国内仿制的FN MAG都有可能竞争下一代通用机枪,也算是这位被忽视的老兵的抬头之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