啐啄同时
啐啄同时,方得始终
春回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每一种生命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出生、成长、绽放。在众多数不清的生命轮回中,从蛋壳里出生的那些生命,总是让孩童欢呼,让成人感馁!
一个鸡蛋(鸭蛋或者其它的蛋类),通过鸡妈妈几十天的孵化,就会陆续出现“破壳”的现象。当鸡妈妈发现翅膀底下,有一颗鸡蛋出现一个很小的洞时,鸡妈妈会顺着那个小洞,轻轻地啄、轻轻地“咯咯咯”,而此时蛋壳里的小鸡听到了母亲的呼唤,在母亲一下又一下轻啄的帮助下,会用它那网刚刚长好、还不算太硬的小嘴儿,奋力地从内向外使劲啐。
孩子在蛋壳里稚嫩地、拼命地啐,母亲在蛋壳外适时、适度轻轻地啄,不久便会有一只可爱的小鸡雏儿从蛋壳里跳出来,围在鸡妈妈的身边,发出轻脆的“吱”声。一个新的生命,在母亲和孩子的***同努力下,平安顺利地来到世间。
尽管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的,却也有一些不懂得爱的鸡妈妈,有时想早一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蛋壳还未有破洞的时候,就去啄,接果啄开蛋壳后要么是一滩还未孵化好的物质,要么是还不能站起来的小鸡,这样被鸡妈妈单方面“啄”出生的小鸡,基本上成活不了。
还有些新手鸡妈妈比较懒或者比较笨,在蛋壳发出一些轻微的声响、出现一些小小的破洞时,它没有观察到,或者没有想到去帮忙,任由蛋壳里的小鸡独自一人和生命抗净,就算小鸡在蛋壳里面使出全身的力气啐,结果也可能会因为时长太长,在蛋壳里室息而亡。
聪明的、有经验的鸡妈妈都知道,只有做到了“啐啄同时”,才能顺利获得新和生命。
小鸡的出生,需要“啐啄同时”,孩子的教育,也需要“啐啄同时”,方得始终。
一个孩子面对学习,如果还没有从内向外进行“啐”,哪怕当家长和老师的,整天在外面“啄”,效果也不会很好。相反,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关注到孩子的每一次“啐”,在孩子自己“啐”的基础上,及时在外进行“啄”,从而达到内外一起发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便如小鸡破壳而出那般,顺利仅平安。
孔夫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成白话文就是:教导学生,要等他实在想弄明白却又实在弄不明白的时候,再去开导、引导,在他很想说明白却又实在说不明白的时候,再去启迪、教育他;教给学生一个方法后,如果他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由一个面推及到其他更多的面,那就不要再教他,而是让他思考已经教会的方法。
夫子所提倡的这种数育方法,跟“啐啄同时”是一个道理。
可如今的教育,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和老师在拼命“啄”,孩子却很少出现“愤(指冥思苦想仍无法领会)”和“排(指想说又不能明确表达出来)”的状态,或者孩子在学习之外出现“愤”和“排”的状态时,父母和老师不仅忽路掉了绝佳的“啐啄同时”的机会,反而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务正业”,当头喝棒导致孩子再也不愿意“啐”了。
对待学习,如何可让孩子“愤”?让孩子“悱”?如何才能让孩子由内向外自发地“啐”?
道理很简单,但就怕简单的道理,却不被家长们看好,更不屑于尝试,生怕自己一天不“啄”,孩子就会落入“学渣”的行列。从某种程度上讲,家长的的焦虑,导致了家长单方面不合时宜地“啄啄啄”,而家长的唠叨、逼迫,也让孩子越来越不原意“愤”和“悱”,更没有自己“啐”的时候了。
要想达到“啐啄同时”,让孩子自发的“愤”和“悱”,只需要经常说以下四句话就好:
1我那么爱你,才不要因为作业的事情跟你弄得不开心!
2.你是最懂你自己的人,你可是自己的专家哦。
3孩子,你的脖子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4.你一定想要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当然,不是仅仅把这四句话挂在嘴边儿,孩子的教育就迎刃而解、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家长真正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和孩子相处,去观察孩子在日常中一切“啐”的时机,并抓住机会进行“啄”,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优秀的孩子,获得幸福的家庭生活!
愿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能明白并运用“啐啄同时”的道理,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啐”的机会,进而时常“愤”,经常“悱”,让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乐趣,让自己爱上自己的人生!
***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