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对话会有什么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当下舆论似乎过多地被双方开场白阶段针锋相对的报道所渲染,这就把这场对话的全面性、建设性意义抵消,或掩盖了。

首先,举行对话本身体现了中美双方都有见面沟通的愿望,美方发出邀请就说明美方意愿甚至更强一些。从现在来看,双方在第一场对话中争锋相对、坦承各自立场之后,在第二场、第三场对话期间有一些深层次的沟通,内政、外交、双边关系等等,分歧点、合作点、突破点,应该都涉及了。这从事后双方对话当事人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端倪。

此外,透过剑拔弩张的开场白看整体对话,双方在一些比较务实的方面,也表露出了一些积极意向,如关于媒体记者、使领馆开放、人文交流等问题。同时,双方也表达了在许多领域进行进一步对话沟通的希望,包括军事、执法、网络、人文等等方面。在我们最关心、最核心也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美方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这一点尤其重要。

综合来看,由于此前双方都有合理的预期,因此这次对话应该来说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包括第一场开场白,彼此非常清晰准确地展示了各自的政治立场,而且是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这其实就是当前中美关系的一种真实写照。中美之间的立场、分歧其实用不着隐藏,话说开了也没有什么不妥。但美方的做法确实显得不妥,致使整体气氛显得十分紧张。美方作为东道主,没有必要非在全世界媒体面前“把丑话说到前头”,美方这么做,显然表明拜登政府对国内政治的考量大过中美关系本身,这就显得诚意不足。来而不往非礼也,中方的反击也就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美方在对话之前有意搞了一系列“小动作”,比如国务卿、防长访问日韩、美日澳印四方会谈,中方对此心知肚明,但不与之一般见识。可是在见面前针对涉港问题对中国相关人员进行制裁,就很不地道了,凸显拜登团队同特朗普政府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上述种种举动说明美国人在如何发展中美关系的问题上并没有想透,还是在旧有框架里打转。不过,相比特朗普政府后期中美双方没有任何交集与来往的情况而言,此次对话延续了中美元首除夕通话之后中美之间积极的外交节奏,这是在各方合理预期内的,总体仍然是建设性的。